“雨缺讹苔藓涩”,石鼓在流传的过程中,历代均有损泐。明清间所椎拓的《石鼓文》传世不少,在宁波天一阁举办的“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拓及名家临作展”(2018.01.30开幕)中,自明代中期至清末间《石鼓文》各个时期的拓本几乎都有标准件。版本的辨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辨别的意义更多是体现在拓本的文物价值上,今就明清时《石鼓文》拓本的版本情况简述如下。
《石鼓文》原石
自明初至清乾隆年间,《石鼓文》的损字最多的部分集中在第二鼓(汧殹鼓)。
明代初期拓本:
“汧殹”之“汧”字(首行首字)未损,称为“汧殹本”。
明代中后期拓本:
“黄帛”二字(五行首)未损,称为“黄帛本”。
明末至清初(乾隆早年)间拓本:
“氐鲜”等五字(四五六行尾)未损,称为“氐鲜本”。
以下拓本皆为“石鼓墨影展”中的展品。
《石鼓文》第二鼓(汧殹鼓) 明初拓本 民国时日本博文堂珂罗版印本
《石鼓文》第二鼓(汧殹鼓) 明中后期拓本(吴昌硕旧藏本)今藏上海图书馆藏
明初到明中后期的拓本“汧”字泐尽,二行首字(鱼晏)泐尽(“黄帛早本”有半泐者),且已泐及“鲤”字。
原件为册页装,今将三张图片拼成整幅图。“鲜、又、之”三字拓本中被误剪失。
《石鼓文》第二鼓(汧殹鼓) 明末至清初间拓本
明末至清初时的拓本除了“黄帛”二字已损外,六行“其”字损,八行末“以”字泐尽,石花已泐及九行“柳”字。
《石鼓文》第二鼓(汧殹鼓) 清乾隆晚期拓本
清乾隆晚期至清末间的拓本,此鼓损泐无太大变化。但其中“氐鲜”等五字已损。
然而,清乾隆晚期至清末间拓本,石鼓虽无大的损泐,但大多数鼓上都有小的损泐,也都有着各时期的名称,如乾嘉时拓称“吾马本”(第一鼓首行吾马二字不连石花)、咸同时拓为“允字不穿本”(第四鼓),光绪初年拓为“囿字本”(第十鼓“囿”字右下“木”部右上角未损),光绪中后期为“囿字已损本”。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有些复杂,也不容易记忆。
笔者据多年鉴别碑帖的经验总结了一处“考据”,更便于记忆。可据第四鼓(銮车鼓)最末行“允”字处损泐之大小断代。若“氐鲜本”中“氐鲜”等五字不干净时,亦可据“允”字辅助判断真伪。
《石鼓文》第四鼓(銮车鼓) 清初(乾隆早期)拓本
此为清初(乾隆早期)“氐鲜晚本”之“允”字。“允”字基本可辨。
《石鼓文》第四鼓(銮车鼓) 乾隆晚期拓本
到了乾隆晚期,“允”字仍基本可辨,只不过“允”字右上的石皮较乾隆早期拓本略损去一点。
《石鼓文》第四鼓(銮车鼓) 清咸丰同治间拓本
在咸丰、同治年间,“允”字中部的椭圆圈,也基本可辨。因此,这类拓本称为“允字不穿本”。
《石鼓文》第四鼓(銮车鼓) 清光绪初年拓本
但是,到了光绪初年,“允”字右侧上下石花已经相连,中间距离尚不大。
《石鼓文》第四鼓(銮车鼓) 清光绪中后期拓本
光绪中后期,“允”字右侧石花已经上下连成一片。而在民国时拓本中,此处泐损更大。
《石鼓文》第四鼓(銮车鼓) “允”字处损泐比较图
拓本的鉴别,有时可以依据“考据字”来大致断代。但每一个大范围断代间,多还会有小的损泐差异,还是会有先后之别。如同说70后,71与79虽都属于这个范围,但是差别还是有不小的。所以,除了上述两个鼓的损泐情况之外,其他鼓的损泐情况也应该有所了解。并结合纸墨及椎拓的情况才能给拓本一个合理的定位。
以上拓本、印本皆全本收录于:《石鼓墨影——明清以来〈石鼓文〉善拓及名家临作捃存》一书中。书中收录“黄帛本”三种、“氐鲜本”六种,“吾车本”一种、“允字不穿本”一种、“囿字不损本”一种,“囿字损后本”一种。另有“汧殹本”珂罗版印本一种。此书已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