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本,纵:26.5 公分,横:900.8 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本卷卷首题:「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卷尾题:“垂拱三年写记”。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本(上)卷为「序」,宋元明时分为两卷,入严嵩之手时,装为一卷。下卷为「谱」,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孙过庭(648-703),字虔礼,江苏吴郡人,曾官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官至率府录事参军。过庭“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翰墨间”,陈子昂所作墓志铭谓其才华并茂,胸有大志,但其生平不甚得志。宋米芾以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孙过庭工楷、行、草三种字体,尤以草书见长,唐武则天垂拱三年(687),撰成《书谱》。
《书谱》是一部书、文并茂的书法理论著作。其墨迹可为孙过庭书法之代表作。前黄绢隔水上嵌宋徽宗赵佶书“唐孙过庭书谱序”七字标签。钤双龙玉玺及“宣和”、“政和”印和清孙承泽、梁清标、安岐、乾隆、嘉庆诸藏印,又数方古印不辨。
学草书者,从《书谱》既可增益书学理论修养,又可窥得草法使转,望能于此多驻时日,加意摩娑为好。孙过庭《书谱》,一般被叫作“今草”。大致说来,与难于领悟的“章草”和难于辨认的“狂草”相比,“今草”最宜于学书(草)者登堂入室;相比于他种“今草”,《书谱》又是直接正宗又不拘一格的作品,是学书(草)最适宜的范本之一。
《书谱》
正 文
﹀
﹀
﹀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