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历代名家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李苦禅的人生与艺术历练

时间:2022-08-23 11:51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一、李苦禅人生历练

苦难成就人生,也成就艺术,只有在经过了苦难的磨砺之后,才能够沉淀自己的收获,这样他们的作品才更加具有深意。艺术家是一种相比于我们普通人更加敏感多情的人,他们需要彻底的放开自己感觉的触角去感受生活的千姿百态,把这种感受从而转化为艺术作品。

充满挫折的人生似乎是艺术家进阶的必修之路,有这样一位大师,他的一生充满了不幸与酸楚,但是他的成就也是别人望尘莫及的高度,他就是国画大师李苦禅。

“苦”字的由来

李苦禅的出生可以说是非常的贫苦,他在1899年出生于山东一个县城的农家。他的原名叫做李英杰,字超三,虽然家庭条件非常的差,但是李苦禅从小就对画画有着极高的兴趣和天赋。他的父母和亲戚朋友都非常不看好他,认为贫苦家的孩子学习画画简直就是糟蹋钱,但是李苦禅仍然在自己的坚持之下学习了艺术。

李苦禅在学习画画的过程中十分的努力,终于在他的刻苦学习下,1916年获得了国画家孙占群的青睐,收他为徒教他主要学习画荷花。在孙占群大师的教导下,一学习就是六年。

在这六年里,他充分展现了自己在画画方面的天赋,之后,李苦禅不负众望地考入了北京美术学校的西画系。但是由于李苦禅家境贫寒,面对着为数不多的学费他仍然没有办法负担,于是他选择了在夜间去拉人力车来换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在当时那个时期能够学习艺术的人,大多都是家境良好的同学。就在其他同学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之时,李苦禅除了要完成学业上的作业之外,课余生活一直奔波于生计。

他的这些举动也被他的同班同学看在眼里。也许是出于鼓励,也许是出于同情,李苦禅的同学们送给了他两个字以示激励,后来也就成为了他的新名字,那就是苦禅二字。

可见,李苦禅的名字竟然是来自同学起的外号。

如果说人生是一味调味剂,酸甜苦辣样样俱全,那么苦其实也只是其中的一味而已。苦中作乐,方有快活人生。苦禅二字其实也是对待自己人生的一种态度,于是李苦禅对于这两个字欣然接受并且非常喜爱,在他的后半生中一直使用这个名字。即使后人评价说李苦禅的名字苦人生更苦,但也许对他来说苦只是人生的一种积累和经历罢了。

学业有成,师从齐白石

虽然李苦禅的大学生活不似其他同学那样多姿多彩,但是他在学业上从来没有放松过自己。在他考进北京美术学校的第二年,他就获得了国画大师齐白石的青睐,最终归于齐白石门下学习画画。

要说起李苦禅是怎么进入齐白石门下的故事,其实中间还充满了诸多曲折。李苦禅对于学业一直要求非常严格,同时对于大师也是非常敬仰。在李苦禅还没有毕业之前,他就多次上门拜访齐白石,告诉齐白石自己非常的喜欢他,并表达了想要拜师学艺的想法。

但在当时李苦禅还只是一个穷学生,他见到齐白石大师也并没有钱去准备任何的见面礼。于是他就表达了自己的窘迫,齐白石听后却非常的感动,再加上两个人居然是老乡,如此情境之下齐白石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

据说当时李苦禅得知齐白石答应收自己为徒弟时异常的激动,甚至当立刻跪下给齐白石磕头表达自己的惊喜和感恩之情。可见情感的真挚从来都是最好的劝说策略。

就这样生活清贫的李苦禅被齐白石收为了弟子,齐白石不仅没有收他的学费,还时常把他留在家中吃饭。李苦禅对于齐白石的所做的这一切非常的感动,因此更加的发愤图强学画,不久之后他便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国画教授。

任何人的一生都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在风平浪静的时刻也充满着狂风雷电交错的时刻。但是那些坚定自己的信念迎头搏击的人,在尝尽了人生凄苦之后,终将赢得生命的彩虹到来。李苦禅当了教授之后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他仍然需要四处奔波转去赚取的钱来维持生计。

他甚至一半的时间去了北京大学附属的勤工俭学学会,另外一半的时间去机件加工厂车间当工人。作为一名青年学子,他身上的激情和干劲非常令人敬佩,不得不说,他当时的生活也是十分的充实和有朝气。

从一个吃饱饭的穷学生到一个受人人敬仰的年轻教授,李苦禅的青年时期就是在这样拼搏奋斗中“苦”着过来的。但是他这一路中走得非常的坚定、正直、有毅力,而且处在自己所热爱的道路上从未喊苦喊累,这也许也是李苦禅身上最有魅力的地方。

有一次,李苦禅十分用心的做了一幅《高山激流》,自己十分满意,便兴致勃勃的拿给老师齐白石看,想要听一下老师的评价。

齐白石认真察看许久,频频点头,忽然察觉什么不对,于是对李苦禅说,这幅画的水平十分高,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能画出声音。如果能画出激流冲击岩石声音的话,这幅画将更加完美。


李苦禅没有当即让齐白石做出指导,而是自己带着画作回家,深入钻研了十几天,仍旧思考不出如何才能赋予这幅画作“声音”。

于是,他只能再次带着画作找到了自己的老师,请老师解答。齐白石拿起画笔,在河流的对岸分别画上了两个渔夫,一人在大声呼喊,而另外一人则是伸长了脖子在仔细听。

李苦禅恍然大悟,正是因为激流水声才导致对岸的人无法听到声音,对师父的绘画技巧更加钦佩,同时也告诫自己对待创作要精益求精,也真正理解了师父时常挂在嘴边的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

我们知道,在齐白石的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一作中,齐白石也是采用了令人惊叹的细节表现手法。当时,老舍请求齐白石为清朝诗词《次实君溪边步月韵》中“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句作画。

可见,齐白石在画画方面经常用到通感的文学修辞手法,这也是他的艺术特色让人回味无穷的妙处所在。

婚姻不幸,孩子夭折

李苦禅拥有着非常高超的绘画技术,无疑是一项天赐的技艺,在这种魅力的笼罩之下他也成为了很多少女心仪的对象。但是李苦禅的爱情之路走的也很坎坷,他的一生中曾经结过三次婚。

1951年,李苦禅当时还在省会二中读书,他的家里却给他娶了一个大他6岁的妻子——肖氏。对于这件婚事李苦禅一直都不知情,只是快结婚之时才被告知,可见两个人之间并没有任何感情基础。1927年肖氏为李苦禅生下了一个女儿,但由于她疾病缠身,没过多久便去世了。由于他与妻子肖氏并不相识相知,因此丧妻之痛没过多久李苦禅就忘却了。

1928年的冬天,当时李苦禅的第一任妻子去世还不到一年,他便认识了自己后来的第二任妻子凌嵋琳。这位凌嵋琳要论起来,其实算得上是李苦禅的师妹,两个人共同师从齐白石临摹林,家境非常的富裕可以说是一位千金小姐,而且由于出生于书香门第,整个人出落得非常有气质。

凌嵋琳也十分欣赏李苦禅身上的才情壮志,她对李苦禅一直有一种爱慕之情。在这种情愫的推动下,林陌琳时常借着向李苦禅请教绘画技巧的借口帮李苦禅收拾他的房间。一来二去,两个人之间便产生了暧昧,在公开之后也得到了大家的祝福,终于二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但好景不长,结婚之后林陌琳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对李苦禅的幻想通通被打破,李苦禅身上之前那种朴素的光芒原来只是农民身上特有的一种粗俗,她开始觉得自己的婚姻生活变得乏味起来。结婚后第六年,凌嵋琳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她在报刊上刊登了自己的离婚启示,并且附带了一张自己与情夫张若谷即将结婚的告示。

这对于李苦禅来说,无疑像是晴天霹雳一样。而更让他痛苦的是,在他与妻子离婚不久之后,自己的小儿子李京由于缺少母亲的照顾,最终在襁褓中便夭折了。

这两件事随便挑出来,任一件对普通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对于李苦禅来说,也让他丧失了对于爱情的信心。但是虽然生活是苦楚的,李苦禅对于创作的欲望从来没有削减半分。

苦中作乐,画鹰得志

当时李苦禅的生活就像拢上了一层低气压的罩子一样,时常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是李苦禅终究不是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之下他仍然能够苦中作乐,苦练自己的画技。

李苦禅在学习生涯中一直练的是画荷花的技术,后来他逐渐摸索出了画鹰的方法。而且他非常喜欢老鹰这种坚毅拼搏、王者一般的风范。在他一次又一次在画鹰中磨练自己的绘画技能中,他笔下的鹰的形象似乎也越来越与李苦禅本身坚毅的对抗苦难的态度不谋而合。

在文化动荡中李苦禅还曾被抓进到监狱里严打拷问,受了很多牢狱之苦。但是李苦禅都非常的坚强地挺了过去,最终成为了最为低调的国画大师。现如今人民大会堂里还陈列着李苦禅的作品《松鹰》和《盛夏图》,可见他的绘画技术早已得到了国画界的肯定。

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

“禅”是为修身养心修炼成佛,面对人生的苦,都把它平心静气的作为成功的阶梯,吃过苦,受过磨难之后必然会收获造诣。齐白石对自己的学生李苦禅曾经也做出过极大的赞赏,他说:“愚者见一亦如无一,苦禅之学余而能焉,见一能为二也。”

没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经过大风大浪才能造就海阔天空的胸膛。上帝在给我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定会开另一扇窗,在这扇窗户中透进来的光亮必能给我们坚持下去的信仰。坚持不懈的去面对苦难,尽自己最大努力活出精彩,这样的人生便足够了,它也一定不会辜负我们。

可见,苦,增加了李苦禅作品的厚重和生命力,禅,让他又能在精神上超越现实生活的不幸。

二、李苦禅创作经验

作画何以求书法?因为第一,画要雅,非雅即犷,雅为国画之要;第二,习书法,不仅可增强腕力,而且可使魄力雄浑,气势豪壮,一笔一画在不觉中尽可洗去凡俗犷野之气息,提高人之品质,令其高尚耳。此所谓陶冶性情,逸放胸襟者是也。

——李苦禅

李苦禅(1899-1983)

原名英杰、英,号励公,山东高唐人。1925年毕业于国立北京艺专西画系,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绘画以花鸟画见长,题材广泛,尤善画鹰。

我早年是学西画的,从徐悲鸿的炭画课和西画系人体画课中打下了写生的基本功底子,以后学国画时便容易从写生入手,并且非常得力于速写。不过,速写绝不是目的,有不少人在速写上很有功力,却一辈子也画不到宣纸上去。——李苦禅

为了留住速写感受,我往往在速写回来之后立即进行笔墨练习,在宣纸上反复琢磨,久而久之,就能用笔墨深入地表现自己的速写体会。年轻的体会不了写意笔墨,先画速写去好了!速写画多了,慢慢试着在宣纸上用笔墨技法整理出来,为以后的创作打下根底。——李苦禅

练习速写,年轻时还是以造型复杂又爱动的画材为重点比较好,因为年轻时容易把握住复杂多变的形体,可常画人物、动物。至于花卉,相对简单一些,重在体会其韵味为要,到中年、老年时体会着去画也不迟。——李苦禅

速写工具,越简便越好。开始可用易于掌握的铅笔、炭精笔,逐渐改用毛笔,这样便于向宣纸习作过渡。速写要有恒心。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一辈子不丢掉速写本,如果精神好的话。你们知道吗?速写本就是自己最好的画谱!——李苦禅

开始时,画的路子要宽,题材要多,逐渐缩小范围:一为深入体会,二为避开人家常画的题材。我年轻时仅花卉就画过二百多种,鸟也画过不少种……尔后就选留一部分了。小鸡、蟹都是齐老师常画的,早已创出了自家面貌,若再跟着画,就创不出来了!——李苦禅

一定要在大自然里画自己的稿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创造自己的法子。古人哪有如今这么多这么好的画谱印刷品和博物馆?要见见名家真迹也很困难,常常要步行几十里去求人家出示珍藏,看一两眼就不错了。——李苦禅

这无形中也逼得他们只能以大自然为画谱,不畏艰险,进深山幽谷,整日体察自然万物的变化,或写生,或默画。洪谷子入太行山,易元吉入万守山,那精神我们是比不了的!造化固然是以陶冶其中以求潜移默化为要,但初涉入手的最佳方法当属写生。写生可用快慢两种方法:慢的是素描,快的是速写。

叶浅予与黄胄之所以画得好,是离不开速写功夫的。速写可以训练手疾眼快——手、眼、心三者配合得快——下笔稳、准、狠。当年我在西湖边上常和学生们一道画速写,每次回来都是一两个本子。

潘天寿先生对我的本子非常感兴趣,常借去看阅。有一天我见一农民把一只半大鸡拴在一只大草鞋上,很觉有味道,便立即速写下来。老潘(潘天寿)一见这张速写,立即吮毫展素,画了一幅得意之作。数十年后我在老潘遗作展上又见此幅,竟然还在……年轻时代我的速写画着画着就开始选择题材了。我选那些同我艺术性情接近的画。——李苦禅

当时我最爱大黑鸟,如:苍鹭、鹫、雄鹰、鸬鹚、黑鸡、寒鸦……因为它们有气势,有力量。“别傻画”,有时要观察对象许久才动笔去画,这样画的东西才是活的,生动的,而不是博物图上的。古人观察得很细啊!

你看八大山人画的蝉,竟画人家从来不画的正面蝉(头朝观众的),只几点就成了。好玉温润晶莹,如同人有感情一般。有的画,笔墨、造型虽有功力,却没有一点感情。有人画什么都不错,就是看上去没有感情、没生机。我们画画的去写生可不能带着数理化的头脑、法律学的头脑去画。数理化同法律可是不能凭感情的,三加三到什么时候也是六……

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我的字是画,我的画是写出来的。齐(白石)老师的月季有一幅画得最好,完完全全是用草书笔法蘸洋红写出来的,再用淡红一破,味道高妙得很!

梁楷那衣纹全都是用草书写出来的!青藤是草书笔法入画。八大山人是用《瘗鹤铭》写王羲之,以篆笔写《兰亭》,又入了画。

世人写“王字”多俗,唯八大山人写“王字”不俗。赵之谦用魏碑笔法作写意。吴昌硕用《石鼓文》笔意入画。齐老先生也如此,不过他练的是《汉三公山碑》、《吴天发神谶碑》和李北海的行书。不练书法就别想画好写意,这书法一门,是活到老,练到老;写意,它笔笔全都是写出来的!若没书法底子,只是画出来,描出来,修理出来,便没魄力,不超脱,显得俗气。

中国画艺术性很高,你看它不但形象美,连造型的笔法都很美,书法艺术之美都融合进去了。书法艺术也只是我中国独有(后来传到日本等国),用书法艺术手段去作画也只是中国独有,而且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内蕴极其丰富!不下苦功夫研究怎么行?

咱们祖宗真了不起!把实用性的写字变成了一门高超的艺术!

常写字,那么在作画时就可以不知不觉地用上。作画何以求书法?因为第一,画要雅,非雅即犷,雅为国画之要;第二,习书法,不仅可增强腕力,而且可使魄力雄浑,气势豪壮,一笔一画在不觉中尽可洗去凡俗犷野之气息,提高人之品质,令其高尚耳。此所谓陶冶性情,逸放胸襟者是也。

三、李苦禅绘画的特色

承中国画之优良传统,熔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是李苦禅艺术的一大特点。他在1918年结识徐悲鸿,得授西画技艺。1922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修西画,1923年拜齐白石门下,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并与赵望云、孙之俊等友人成立了“吼虹画社”,开始了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画之路。

说起李苦禅艺术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先从他作品中的“金石元素”谈起。世人评论李苦禅,衷心称赞其人品和艺品者极多。而他的人品与艺品其实是诸多元素的综合,其中有一方面却似乎被人们所淡漠,这就是李苦禅艺术的“金石元素”,以及与之不可分离的艺术灵魂。

“金石学”是国学研究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丰富和补充了中华传统典籍中所未能体现出来的社会风俗、历史掌故等诸多的人文资源,也为书画家提供了可贵的新元素,文人写意画由此而为之一变,出现了一些具有“金石魂魄”的新书画家,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据李苦禅之子李燕介绍,齐白石曾3次提出,要弟子李苦禅学习篆刻,但都被李苦禅婉言回绝了。事后,李苦禅说:“以铁笔篆刻融金石之美入画,吴、齐两位已达高峰,再走这个路子是绝不会超过两位老前辈的,其实齐白石也是在鼓励弟子勿学其手,而要师其心。”

要师其心,就可以从更广阔的路子来体会金石美。李苦禅广集各种金石拓本,并将金石美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他生前无论在何地,凡有古人镌刻处,必仔细瞻其书法特质,从中汲取了丰厚的“金石美元素”,化为自身艺术的灵魂。由于持之以恒地“读”与“摹写”金石拓本,使他的笔墨中产生出独有的金石韵味。

对“金石元素”的吸纳是李苦禅艺术渗透古法、继承传统的蹊径,我们可以从他的实践中体会出中华民族艺术浑然一体的充盈与丰沛。

开阔的心态与“熔中西于一炉”的作法又为李苦禅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石。著名油画家、美术家侯一民评价李苦禅是“中西绘画融合得很好的一位中国画大师”,他说:“西画的基础增加了他创作的魄力和胆量。”

李苦禅具有坚实的素描、速写功底,他对西方油画、水彩画也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无疑拓展了李苦禅的眼界和思路。画家杨先让认为:李苦禅能从西方绘画的要素下蜕变出来走进中国传统大写意的观念和实践中来,当年所掌握的西方绘画功底就变成了他的优势,有与没有这个优势大不相同,他有这个优势,可以比别人高出一筹。他利用西方写实造像的理念去观察对象,又能潜心到中国大写意艺术中去探索追求,他从梁楷、徐渭到八大山人、石涛,从赵之谦、吴昌硕到齐白石等大手笔的艺术里,一一跳过了而又另辟蹊径。”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书画巨匠董寿平笔下的岁寒三友 下一篇:傅抱石:仅仅在纸上画山水画是没有出路的
   
  特别推荐
张即之行书大字,大气老辣!
八大山人画荷花水鸟,潇洒淋漓
书法天才“一代书宗”姜立纲的小楷
“海派”大师的写意荷花 ,可媲美吴昌硕
徐渭的大写意没有失去文人的底线
贺天健山水画欣赏!
中国仕女画的丰碑—王叔晖
李苦禅——先有人格 才有画格
潘天寿笔下的猫
赵孟頫最美的五封书信
 
  本月热点
【盛京人物】王梦赓:复笔乾隆
他因为楷书曾被人称为“字圣”,
大河乐章|王世利笔墨下的黄河魂
中国著名公共雕塑大师——吕军
宋美龄的国画造诣及其山水画作欣
晚清名臣左宗棠罕见照片及书法秀
风流清逸 萧疏奔放——吉林省博
吴石仙画集 欣赏
史玉
钟繇 | 擅篆、隶、真、行、草多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