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历代名家 >
 

磅礴之气,吴昌硕的书法世界

时间:2023-06-26 14:57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吴昌硕是中国书、画、篆刻史上的最后一位古典大师,也是近现代书、画、篆刻领域中的第一位领军人物。有许多关于古代书、画、篆刻史的著作以他为终篇,也有许多关于近现代书、画、篆刻史的著作以他为起始。

即使是研究吴昌硕的专家们也常常说不清他在哪个方面更加出类拔萃。那么,仅就其书法而论,我们应该给他赋予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

沙孟海先生说:“昌硕先生以诗、书、画、印四绝雄视一世,一般看法,他的最基本功夫是放在书法上的。”

真书

少写真书

学钟太傅三十余年

沙孟海先生青年时期曾经亲炙于吴昌硕,对吴昌硕的书法有深于常人的了解。他回顾道:“先生平日言论,谈画谈印的多,谈书法比较少。据他自己说,早年楷法专学钟繇。今天看到他早年画款,多作钟体,别有风格。我曾见过他早年自写诗稿长卷,全是钟法,最为先生小真书精品。中年以后,少写真书,风格一变,楷法倾向黄山谷。”

《楷书自作诗》

1879年

结体舒展、用笔方劲,

具有明显的北魏碑、志、造像痕迹。

《楷书“守破吃粗”十二字联》

1887年

结体开始紧凑内敛,

用笔也含蓄遒劲了许多。

正如沙孟海先生所言,吴昌硕在中年以后“少写真书”,精力几乎都用于篆书、篆刻、绘画之上。在他晚年之时,常有一些接近于黄山谷结体风格的大字对联行世,但基本已是行楷范畴,算不上是真书了。

隶书

曾读百汉碑

四十七岁时吴昌硕请杨岘为其书订的《缶庐润目》中就特别申明:“只作篆书,分隶不应。"

《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

1877年

世人作隶,结体皆喜呈宽扁之势,而吴昌硕隶书的结体一开始就偏向纵长之势,并且终生不变其好。

“茅堂石领”七言联

1903年

“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之碑”立轴

1920年

到1920年七十七岁时,西泠印社“观乐楼”落成书碑,吴昌硕竟然一反“分隶、真楷不应”的规矩,以隶书书写了此碑,字数达499字之多。这件隶书是涵括了数种汉隶体势、笔法,以及篆书《祀三公碑》的一些独特趣味,再糅杂了《石鼓文》篆书功夫结合而成的。

“花亚潮平”五言联

1927年

结体纵长、上宽下窄、左低右高,

圆笔直入、正锋铺毫。

行草

强抱篆隶作狂草

从吴昌硕行草的风格与技巧来看,其早年行书受黄山谷影响,结体中宫收紧、点画舒展,同时还受到怀素、王铎草书的影响,形成了一种行与草相杂的行草风格。《缶庐润目》中后面一句便是“行书与篆同”。而一句“行书与篆同”足以说明问题。

《大野堂序》横披

1883年

到了五十多岁,随着其篆书水准的提高与认识的深入,他竟然突发奇想、在行草书中又掺入了篆书的字法。

《寄兰丐诗》立轴

1899年

“疏”“肩”“予”,皆是篆书字法 。

这个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破体”。

其行草用笔圆转、行笔沉着,正如沙孟海先生所云:“晚年行草,转多藏锋,坚挺凝练,不涩不疾,亦涩亦疾,更得‘锥画沙’‘屋漏痕’的妙趣。当我未见先生秉笔之前,意谓行笔必迅忽,后来见到他秉笔,并不如我前时所想象,正锋运转,八面周到,势疾而意徐,笔致如万岁枯藤,与早年所作风格迥殊。”

篆书

用笔咨肆而沉穆

圆劲而严峻

吴昌硕一辈子用功最勤的是篆书。其一生篆书的学习与发展大约经历了:

吴让之、杨沂孙阶段

“两汉六朝”八言联

1884年

石鼓文阶段

“射人唯鱮”七言联

1884年

自从一八八六年获得《石鼓文》拓本,直至终年,吴昌硕一直是临写、创作不辍,成就了一生辉煌的业绩。

“小戎诗”册页

1885年

兼学金文阶段

临《寰盘铭》

1884年

据朱关田编《吴昌硕年谱长编》记载:一八七九年九月其三十六岁时已经在吴大澂幕中,一八八〇年二月三十七岁时得入苏州吴云两罍轩,一八八三年七月四十岁时在苏州结识潘祖荫。此三人皆为饱学之士兼商、周青铜器收藏大家,吴昌硕由此而得以遍观诸人所藏历代吉金文字。

临《曾伯黍簠铭》

1884年

“豆新柳绿”五言联

1903年

临《散氏盘铭》立轴

1922年

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吴昌硕一辈子浸淫《石鼓文》,一辈子以“临”为创,他以创作的立场与态度来临摹《石鼓文》,在临摹中不断脱胎换骨、成就了一生伟业。

“从兹刻画年复年,心摹手追力愈努"

“㯱有棕陈”七言联

1924年

到了五十多岁之后,吴昌硕更是有意在结体上左低右高,偏斜取势。这种偏斜取势的结体特征成为其篆书与古人篆书的最大区别。

“树角花阴”七言联

1926年

从篆书的发展历史来看,“篆尚婉而通”是恒定的法则,行笔时婉转而无顿挫、接笔时通畅而无痕迹是基本的规范。而吴昌硕在行笔时则有意强调那种顿挫使线条雄强硬朗,接笔时则有意保留痕迹,使线条奇掘浑厚。

一言以蔽之:书法是吴昌硕艺术的基础,又是其艺术的顶峰、是其艺术大厦的最高层!

以上节选自陈大中撰《“自我作古空群雄”——吴昌硕书法综述》

吴昌硕(1844—1927)清末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硕,别号苦铁,浙江安吉人。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艺坛巨匠之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性格特点”。其艺术风尚对我国近现代艺坛影响极大。

吴昌硕以临写石鼓文称誉于世,石鼓文的风格原本属于比较工稳端正一路,而吴昌硕的石鼓文却写出了一种流动感,更以遒劲老辣、笔墨厚重为其主要特征。后人学石鼓文者,多以其为圭臬,反倒是学石鼓文原本工整一路风格的愈见稀少,由此也足见吴派石鼓文影响之大。

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纸本篆书 149.5×82.3cm 1915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田車孔安鋚勒既簡左驂 旙旙右驂騝騝以于原 止宮車其寫秀弓寺射 麋豕孔庶麀鹿雉兔其又 何其大出各亞旲執而 勿射庶麋豕君子逌樂右臨 獵碣第三 吾家賴父先生嘗謂:臨石鼓宜重嚴不(而)不滯, 宜虛宕而不弱,近時作者唯臯文張先生能之,缶 願學焉而已。乙卯夏五月客滬上,吳昌碩。

 


本幅临石鼓第三鼓“田车”篇,末款“吳昌碩”,下钤“俊卿之印”、“昌碩”印二方。此轴书于1915年,吴昌硕时年71岁。本幅无藏印。
此轴笔法沉厚浑朴,笔力雄健,线条粗细富于变化,既师原文之意,得其形,又独具风骨。近人向燊评其书云:“昌硕以邓法写石鼓文,变横为纵,自成一派。”此轴结字以上下左右参差取姿,用笔遒劲,气息沉郁雄壮,自具新意。

吴昌硕晚年曾说:“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他从30岁开始临写石鼓。数十年如一日,深研细品、渗融变化,直到60岁以后,他才开始形成自己的面貌。70岁以后,个人风格进一步成熟和强化。到晚年用笔老辣,有如枯藤盘旋,荡气回肠。

吴昌硕临写石鼓文,注重的是整体气势的强烈突出,他曾说自己写石鼓文是“临气不临形”,正是这种对于“金石气”的执意追求,使得他的书法在当时能与众不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吴昌硕《篆书临石鼓文轴》纸本篆书 174×80cm 1917年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丁巳孟月峰顾我饮毕泼墨,自谓尚有生气也七十四叟吴昌硕 钤印:俊卿之印(朱)仓硕(白)

 

吴昌硕《集石鼓文七言联》纸本篆书 114.7×25.3×2 1917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贤如宣子识嘉树,古有栗里多黄花。 款署:集阮刻天一阁北宋本石鼓文字,时丁巳春仲。安吉吴昌硕,年七十四。 钤印:归仁里民(白文)、俊卿(朱文)、仓硕(白文)

 

吴昌硕《石鼓文贤如七言联》 133.6×27.9cm×2

 

释文:贤如宣子识嘉树,古有栗里多黄花。 款署:左君仁兄属篆集猎碣字请正,时丙寅(1926)冬。安吉吴昌硕呵冻,年八十三。

 

吴昌硕《临石鼓文轴》纸本篆书

136×66cm 1925年 朵云轩藏

 

释文:略 款署:右临石鼓第三。乙丑秋仲肝患初平,书此尚有劲气。八十二叟吴昌硕。

 

吴昌硕《赠沙孟海石鼓文轴》 105×29.2cm 1926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上款是我们熟悉的沙孟海先生,时年吴昌硕八十三岁,而沙孟海年仅二十六岁,它为我们开启了一段尘封已久的艺林交往雅事。

 

吴昌硕之篆书,貌似石鼓,但其体势已变,其下笔的烂漫恣肆,体势的左低右高,将石鼓文圆方结体,转变为长,形成气酣势奇的纵意。其线条笔划的遒劲凝炼、醇厚郁勃,于拙朴古貌中显出新时代墨气,这是最出新意之处也。而其用笔的圆转精熟、刚柔并举,都在体现着一种时风的气格品质。

吴昌硕《篆书椶马矢鱼七言联》 146×38cm×2 憨斋吴南生私人收藏

 

释文:椶马关弓乐永夕,矢鱼泛舟涉静流。 款署:叔唐仁兄属篆,为集北宋本石鼓字, 时庚戌暮春,安吉吴俊卿。

 

吴昌硕 篆书三言联

吴昌硕 临散氏盘 轴

吴昌硕篆书题匾《为善最乐》

吴昌硕《篆书七言联》纸本,1920年作 115×26cm×2

 

释文:文:小圃雉鸣逢雨夕,瀞流鱼出乐华朝。 款识:鹈饲无情先生属书集石鼓文字时庚申十月,七十七叟吴昌硕。 钤印:俊卿之印 仓硕 古鄣 说明:吴昌硕先生自题画盒签署:楹联,甲子秋日八十一翁吴昌硕题。 钤印:吴昌石

 

吴昌硕《篆书七言联》 纸本,1917年作 131.5×32cm×2

 

释文:黄矢射虎出又车,大罟载鱼硕而鲜。 款识:星源仁兄大雅属集猎碣存字。时丁巳夏七十四跛叟吴昌硕。 钤印:俊卿之印 仓硕 归仁里民

 

吴昌硕《篆书七言联》 纸本,1926年作 115×26cm×2

 

释文:淖来小囿花为帛,日射高原柳不黄。 款 识:梦白仁兄大雅属篆,集猎碣字应之,时丙寅秋,安吉吴昌硕年八十三。 钤印:其安易持(白文)、俊卿大利(白文)、昌硕(白文)

 

吴昌硕《篆书进德藏身八言联》 1919年 日本味春草堂藏

 

释文:进德之难如舟上水;藏身于密若木经冬 款署:一亭先生新居落成,书此颂之,时己未嘉平月试愙斋藏墨。安吉吴昌硕年七十有六。

 

吴昌硕《集石鼓文花事禽鸣五言联》 1919年 香港艺术馆虚白斋藏

 

释文:花事乐为,禽鸣箬有词 款署:聘之仁兄属。集石鼓字。时己未七月,安吉吴昌硕。

 

在吴昌硕的书法创作中,无疑以篆书、行草为主,但吴昌硕学习隶书的时间并不短,在青年时期便曾临习汉碑,如“张迁碑”、“嵩山石刻”、“张公方碑”等,同时又受到邓石如、吴让之、杨见山等人的影响,笔法近似杨见山,他在三十五岁时书的一幅隶书还是“张迁”的风格,结体方正,用笔尚拘谨、小心。吴昌硕晚年所书隶书,结体已变长,取纵势,如这幅“奉爵称寿,雅歌吹笙”,用笔雄浑、饱满,从一些线条看,具有篆书的痕迹,可以说这时吴昌硕早已将篆、隶溶为一体了,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目。

吴昌硕《篆书临散氏盘铭轴》纸本篆书 149.8×25.5cm 1922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款署:呵冻临散鬲。壬戌小寒,吴昌硕年七十九。 钤印:吴俊卿(白文)、苍石(朱文)

 

吴昌硕《篆书渊深树古五言联》纸本篆书 155×30cm×2 1924年 朵云轩藏

 

释文:渊深识鱼乐,树古多禽鸣。 款署:奠孙先生正。甲子长至后十日,集石鼓旧拓字。安吉吴昌硕年八十又一。

 

吴昌硕的隶书多系晚年所作,传世数量不多,但成就不可低估。在他的隶书里面,融合了很多篆书的因素,极具个性。

吴昌硕《隶书村里家中五言联》纸本隶书

127.9×33.5cm×2 1924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村里谢安石,家中白侍郎。 款署:大至既重修王庵,戏集石曼卿自嘲语及山谷词为屏帖,江左夷吾乃甘寂寞,宜其与醉吟,先生同为趣也。安吉吴昌硕年八十一。 钤印:俊卿之印(朱文)、仓硕(白文)

 

吴昌硕《隶书汉书秦雲四言联》

192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汉书下酒,秦雲炅河。 款署:集曹全碑阴字,时癸亥元旦,呵冻成之。八十老人吴昌硕。

 

“村里谢安石,家中白侍郎”;“汉书下酒,秦云炅河”,分别书于80、81岁时。汉隶以横平竖直、蚕头燕尾为其基本特点,而吴昌硕的隶书恰恰不是如此,他的隶书体态是变扁横为直立,显得特别雄强宽博;又由于吸取了临写石鼓文的经验,所以起笔收笔处,也和篆书一样,是藏锋,含而不露,与通常隶书那种波磔左右飞扬的风格大相径庭。

吴昌硕《隶书奉爵雅歌四言联》

124×31cm×2 1920年 西泠印社藏

 

释文:奉爵称寿,雅歌吹笙。 款署:字集《奏诏》,笔参《石阙》。时庚申冬十月。吴昌硕年七十七。

 

如同他的隶书一样,吴昌硕的行草书也个性突出,用笔迅疾,具有连绵奔放、酣畅淋漓的动感特征。体态上通常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取势,右上方转笔处多呈锐角,显得方劲果断。他的行草同样受到篆书很大影响,是将篆、隶与行草合为一体,而又统一在行草的气势之下。这种书法风格实际上又是受到了明末清初张瑞图、王铎等人的影响比较大。

吴昌硕 《行书独鹤赤鲤七言联》纸本行书

155×30cm×2 1906年朵云轩藏

 

释文:独鹤不知何事舞,赤鲤腾出如有神。 款署:临川仁兄法家正。集杜子美句。时丙午仲秋之月。吴俊卿。

 

吴昌硕《行书荒山商盘七言联》纸本行书

133. 5×32.5cm×2

1912年南京博物院藏

 

上联题款“壬子四月”,钤白文方印“缶无咎”。下联落款“吴俊卿”,钤朱文印“俊卿之印”、白文印“仓硕”各一枚。

 

吴昌硕《行书七言联》

吴昌硕《行书七言诗翰轴》纸本篆书

120.5×47.5cm 1924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款署:国学丛选读竟,小诗寄呈吹万先生幸正之。甲子长夏,吴昌硕年八十一。 钤印:吴俊卿(白文)、苍石(朱文)

 

吴昌硕《行书八十自寿联》纸本行书

144.3×34.3cm×2

192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释文:寿已杖朝,驴背何须跌我,谁为拂袖,虬髯切莫傲人。

 

吴昌硕 行草团扇 56岁作 23 X 25CM

吴昌硕《行书五言诗轴》纸本行书

136×4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风香邻有无,花影佛跏趺。历劫龙吁盋,餐霞凤别梧。石真彊取诗,柱诗奈不奇。觚山傥(此字点去)燕支夺,狂歌待老夫。普宁寺牡丹。丁卯深秋录于癖斯堂。吴昌硕年八十四。

 


本幅书录五言诗一首,末作者自识:“普宁寺牡丹丁卯深秋录于癖斯堂,吴昌硕年八十四。”下钤“仓硕”印。无藏印。“丁卯”为1927年。此轴书法古拙遒劲,于法度之外别开生面。用笔时而厚重沉著,时而潇洒飘逸,起笔与横笔多沉实,撇笔多细长,有如其画梅之法。结字多欹侧,但以笔划之粗细保持字形的稳定,无倾倒之势,充分体现了吴氏书法“用笔遒劲,气息深厚”,“结体以上下左右取姿势”的书法特征,并可从中看到许多绘画的用笔特点,面貌独具一格。

吴昌硕《行书七言联》 纸本

1922年作 145×34cm×2

 

释文:倒卷黄河作飞雨,招呼明月到芳尊。 款 识:石荪先生雅属,壬戌冬十月书於禅甓轩,七十九叟吴昌硕。 钤印:人书俱老(朱文)、俊卿之印(朱文)、仓硕(白文)

 

吴昌硕《行书风波尘土五言联》纸本行书

130×32cm×21922年西泠印社藏

 

释文:风波即大道 尘土有至情。
款署:一亭先生崇仰禅宗,潜心精奥,谨以佛祖劝励勉语为坐右箴,是可具玄妙独到处也。壬戌人日,吴昌硕年七十又九。

 

吴昌硕全集·书法卷

总主编 邹涛

分卷主编 陈大中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华彩的笔触——王充艺术世界一瞥 下一篇:髡 残:一个画僧的山水,苍茫深邃
   
  特别推荐
潘天寿:石涛用点,空空阔阔干燥无味
风流怪杰陈老莲
柳公权罕见小楷
桂林山水甲天下——白雪石笔下的桂林
顾恺之:春蚕吐丝,神妙高古
齐白石:一生酷爱画牡丹
赵少昂花鸟画,当无出其右!
黄宾虹之笔法理念
吴昌硕:画荷最忌呆黑
吴冠中的极简,妙极了!
 
  本月热点
【盛京人物】王梦赓:复笔乾隆
他因为楷书曾被人称为“字圣”,
大河乐章|王世利笔墨下的黄河魂
中国著名公共雕塑大师——吕军
晚清名臣左宗棠罕见照片及书法秀
宋美龄的国画造诣及其山水画作欣
风流清逸 萧疏奔放——吉林省博
史玉
吴石仙画集 欣赏
钟繇 | 擅篆、隶、真、行、草多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