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间:2010-10-23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来源:(扬子晚报)
|
为了我这笔筒闹心,真不值得。 |
刘老先生一生酷爱收藏,在古玩鉴定行业享有一定的声誉,家中藏品丰富,但其去世后,却给家人留下了一桩无头案。今年6月初的一天,街道调解中心来了两名边走边吵的中年人,见他们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的样子,调解员连忙上前招呼他们坐下,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当事双方各自述说了事件的经过。
当事人王某向调解员述说事情的原委:他父亲与刘老先生因古玩相识而交好,两人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收藏心得,2005年,王老先生从旧货市场淘得一件清乾隆年间的笔筒,为确定真伪,他将笔筒带到刘老先生家请他进行鉴定,刘老先生经过初步鉴定是真品,为对好友负责,他请王老将笔筒留下,答应再找权威人士进一步确认。此后由于双方有事耽搁,鉴定之事一拖就是几年,三年前王老先生病重去世,刘老先生也于2009年辞世。
今年初,王某几次找到刘老先生的遗孀李女士索要笔筒,李女士答应说找到即归还,但一拖又是几个月不给回话,跟李女士多次讨要未果,家人又对王某不停地埋怨,情急之下王某在5月带了几个人,冲进李女士家中威胁她,李女士随后报警,叫来儿子刘某作为她的委托人代理她与王某协商处理此事。
刘某认为,不管笔筒事是真是假,王某都不能去威胁一个老人,他自信父亲的为人,绝不会拿了别人的东西不还,答应回家找找看,但由于父亲过世后遗产被多个子女分配,需要时间来确定有没有这只笔筒。而且他认为王某提出的补偿其父收藏的一件瓷器是讹诈,是不可接受的。
调解员认真分析了此案,认为事关当事人的声誉和社会的稳定。为避免双方因情绪太过激动造成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激化,在听取双方的陈述后,认为这件事的关键是刘家有没有这只笔筒,因此建议双方先冷静下来,既然刘某已经说愿意找,不如先看看能不能找到这只笔筒,如果找到了,双方再谈。
刘某在自己家没有找到,后又联系几个姐妹查找都说没有。双方再一次来到调解中心,王某提出顾虑两家关系,没有笔筒也可以,但要60万的赔偿,而刘某认为王某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父亲当年拿了他家的笔筒,就算拿了是否已归还,现在王某是空口无凭,他完全可以拒绝所提的任何要求,考虑两家以前关系较好,愿意给予他5万元的补偿,希望王某以后不要再去纠缠他母亲。因补偿数额差距过大,调解中心反复做双方的工作,经过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和数十次的调解,双方于九月初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刘家一次性付给王某25万元了结此事,王某不得再骚扰李女士及刘家,当事双方对结果都很满意。
调解此案的调解员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因借款、借物而没有归还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所造成的矛盾纠纷也颇多,情况各异,较为复杂,更有许多不确定性。由此引发的个人之间、双方家庭之间的矛盾激化,大打出手者有之,反目成仇更有之。要杜绝这类矛盾纠纷的发生,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学会用法律武器加强自我保护。从法律上来说,对借款、借物不还等不同的经济往来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因此,要树立法律意识,借款、借物一定要保留证据,依法保障自己的权利。 黄涛 吉启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