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 证券时报网
广东人将“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流动小贩称为“走鬼”。由于其商品的售价一般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很多时候“走鬼”的生意并不差。对一些显而易见的商品来说,购买“走鬼”的东西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顾虑,比方买点水果之类,只需防其在秤上做手脚,钱足秤够就OK。但是(世上很多时候怕的就是这个词),要说到买玉,笔者就不得不啰嗦几句了:千万千万,别在“走鬼”手里买玉。
3块钱的羊脂玉
在很多地方的古玩城四周,都会有一些玉贩子手里提着几件玉件,逢人便兜售。在深圳古玩城,笔者就多次见到几个已经有些熟悉的面孔,手里拿着很白很白的“玉件”,很明确地告诉你这是羊脂玉的把件,当然还有挂件、项链之类,反正在市面上极难见到、价格极高的羊脂玉玉件,在他这里则应有尽有,并且便宜得要命。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对他们售卖的东西心知肚明,不会在其手里买任何东西,甚至懒得搭理他们,但也有一些新手对这些看上去确实漂亮的东西爱不释手,而只要一问价,卖家必然会将你看好的东西塞到你手里,并最终成交。何也?既然你喜欢,剩下的也就是价格问题了,对吧?开价几千元嫌贵,那么几百呢?几十呢?几块呢?降价比自由落体还快,加上不停地施展“死缠烂打功”,不由得你不买。有一位朋友就经历了这样一次交易过程:一件阿富汗玉(一种看上去很白也很细腻油润的大理石)小葫芦,卖家说是羊脂玉的,开价3000元;朋友刚想转身离开,卖家便直降到100元了;朋友轻轻抛着手里的3枚硬币说,只有准备买饮料的3元钱,卖不卖?原以为卖家会因为还价如此之低而知趣地离开,谁想他竟然把葫芦往朋友手里一塞,取了3块钱去,很大声地喊了一嗓子:成交!
朋友算是幸运的,因为毕竟只花了3元钱,即使上当又能亏到哪里去?但一个听来的故事里的买家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买的是一件做旧的观音摆件,材质同样是阿富汗玉的,卖家开价十万,他随口说了句“1万还差不多”,结果不难想象。
阳绿翡翠50元
除了各地的古玩城,偶尔在路边也能看到一些卖玉的地摊,其中尤以翡翠玉件居多,并且看上去都呈很阳的绿色。这样成色的东西在玉器店里肯定要价不菲,而在路边摊上往往开价也不过就几百元,并且还有很大的还价余地。一位朋友的老婆就在这样的摊子上买过一件翡翠挂件,卖家开价800元,她一狠心直杀至50元,没想到卖家毫不犹豫地卖给她了,还说如果不是翡翠包赔1万。朋友的老婆是个比较较真的人,还真拿着这件挂架去做了个鉴定,结论是:翡翠挂件(染色处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C货。她为此犹豫了一阵:是去找那个卖家呢,还是自认倒霉算了?因为卖家说的是“不是翡翠包赔1万”,但并没有保证这是A货,现在的鉴定结果明显是翡翠无疑,索赔或者退货的理由均不充分。纠结了好一阵,决定至少得去找卖家理论理论,但连续几天拐到自己买翡翠的地方,哪里还有那个卖家的影儿。
买不完的老玉件
一位刚入行的朋友喜欢收藏古玉,有一次在路边摊上看见了一件造型怪异的玉件,说是汉代的东西,朋友很是喜欢,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300元的价格到手。卖家说自己曾经在一个工地上挖出好几件这样的东西,想要的话下次再带一两件过来,不过由于是收藏级的精品,价格会略高一些,双方还约定了下次会面的时间、地点。卖家果然很守信用,不仅准点抵达,还真的拿来了两件更为精美的东西,这位朋友喜欢得不得了,花了1000元将这两件东西收藏了。以后双方又交易过多次,卖家总有“好东西”出手,朋友也越买越多,似乎总没有个穷尽的时候。朋友疑窦渐生,找了一个懂点古玉的玩家鉴定,结论是“均为仿古件,材质有岫玉也有合成材料”。朋友不大相信,拿了几件送到鉴定机构鉴定,结论完全一样——如果说岫玉毕竟还是玉,也还值几个钱的话,合成材料的东西恐怕就只能玩个“我喜欢”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