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璧是一种重要玉器,用于礼天。中央有穿孔,为扁平状圆形。玉璧是中国玉器中出现最早并一直延续不断的品种,其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战国至两汉是玉璧的鼎盛时期,用玉选料极精,制作工艺极细,花纹形式多变,饰纹种类丰富,不仅使用范围很广,数量也属历代之冠。
玉璧用途
玉璧的用途,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及后人推测,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为身份的标志;三为佩饰;四作珐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腐用。
历代玉璧特色
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因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规整,或外周不圆,或厚薄不均,璧面不平,或留有切割痕,或两面宽度不一致,或穿孔打偏,孔边有斜坡;红山文化玉璧肉的边缘呈薄刃状;良渚文化玉璧外缘薄,内缘厚。这一时期的玉璧特征大多是素面无纹,打磨较光亮。
商周时期为玉璧的发展期,玉璧作为贵族专用礼器,璧面平滑,内外缘厚度相当,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的孔一般都很规整。商代玉璧多素面无纹;西周大壁无纹,小壁则有雕琢精美的纹饰,题材主要是龙、凤、鸟纹。常用粗、细阴线相结合的手法刻出壁面纹饰,纹饰弧线较多,线条自然流畅。
春秋战国时代,玉璧开始被大量用来作佩饰和殓葬用玉,还有作为礼仪场合手执的信物。春秋璧璧体均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战国璧表面分成一、二或三区同心圆纹带,内外区琢成一首双身龙纹,中区保留传统谷纹。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这时期出现了出廓玉璧等创新制作。
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璧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30-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璧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浅,谷粒上部浑圆。玉璧边缘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流行组合纹饰,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
宋代仿古玉器兴起,仿战国、两汉的玉璧随之出现。玉璧呈圆形转角,谷钉稠密模糊,谷纹旋转力度不够。刻有龙螭纹的玉璧,龙螭分叉长尾,叉尾内卷。
元代玉璧多仿唐代,小璧居多,主要供佩戴用。多数只在一面雕纹饰。刀工粗糙,用刀较深,刀锋常有出廓现象。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面以谷纹或蒲纹、云雷纹、席地纹装饰,一面以花、鸟、鱼、虫、龙、凤、八卦、吉祥物等图案作装饰的玉璧,器体大多偏小,写实性较强。
市场分析
玉璧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用材上由大到小;材质上由半石半玉到青玉和白玉;纹饰上由光素无纹到云纹、龙凤纹、谷纹、蒲纹、花卉纹和螭龙纹;工艺上由浅浮雕到镂雕、深浮雕,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过程。其运用历史久远,跨度数千年之久,文化内涵极深。因此,在收藏市场上不仅受到国内玉器玩家喜爱,也备受国际玩家的追捧。纽约佳士得曾在2009年春拍中,上拍了一件直径为34.1厘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墨绿玉璧,成交价为19.45万美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