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杨家埠村年画民间艺人在家庭年画作坊里晾晒刚印制的年画(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临近岁末,山东潍坊杨家埠村木版年画生产又开始进入旺季。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并称中国民间三大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不同时期民众的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创作和发展,形成了古朴雅拙、简明艳丽的艺术风格。其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花鸟山水、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生、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主题。
2006年,杨家埠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当地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年画的挖掘整理和传承保护力度,使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题材和工艺焕发生机,新人佳作更是层出不穷。在杨家埠,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上百套年画佳品,目睹自明代以来的各种工具、原版,还可系统观摩完整的年画制作流程。
清代乾隆年间鼎盛时期的杨家埠村就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如今,只有310户、1150口人的杨家埠村每年的年画产销量达2000余万幅,产品远销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杨家埠木版年画这一华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奇葩,正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日益发扬壮大。
年画民间艺人杨明智在创作“新农村”题材的印版(11月14日摄)。市场对现代年画的需求使杨家埠木版年画焕发出生机。
正在手工印制中的《年年有余》传统题材年画(11月14日摄).
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探讨用修复的清代印版印制的“八仙聚会”年画的生产方案(11月14日摄)。
一位年轻的工艺美术设计人员在张贴新创作的春节年画设计稿(11月14日摄)。按惯例,每年春节年画题材都会更换一次,年轻设计人员的加入使许多新思想、新事物能够在年画中及时反映出来。
杨家埠村民杨桂月在清点即将销往日本的年画(11月14日摄)。
83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老人在整理各时期的代表作(11月14日摄)。
杨洛书18岁即开始木版年画创作,其《水浒传》《帝王图》《西游记》等作品构图奇妙,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且乡土气息浓郁,深受国内外友人喜爱。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其徒子徒孙逾百人。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