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本报7月7日讯7月8日起,作为山西书画“大家·名作”品鉴系列的姊妹篇,山西书画“名家·名作”品鉴系列正式登场(见B4版),并以一周一版的报道力度,将山西书画艺术名家的佳作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4月8日至6月24日,本报先后推出11期山西书画“大家·名作”品鉴。该系列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各界瞩目,社会反响热烈。无论在书画界业内,还是业外;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对这一传播、弘扬当今三晋书画艺术无边实力与壮阔之美的壮举给予了真挚地支持与肯定。不少读者纷纷来电、来函,从“大家”身上的文化味、书画艺术的多重价值、艺术生态也需营造等方面,表达着对山西书画乃至山西文化的冀望。借用他们的一句话来说,“《山西日报》为山西的书画艺术做了一件大好事!”
作为“大家·名作”品鉴系列的拓展与延续,此次“名家·名作”品鉴系列的构思,早在前者运作之初就有所思虑。随着“大家·名作”品鉴系列的推进与展开,我们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不论名与利,只为了从书画艺术这一角度,展示、激励、提升山西的文化精神,创新山西的文化氛围,巩固和发展山西的文化阵地与影响力。这就是作为媒体人所应有的担当。
多年来,“华夏文明看山西”“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等观点很是深入人心,其所传达的丰富内涵,一直激励着三晋儿女的文化自信心与行动力,但是歧义也伴随左右。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对山西一地来说,并不排他。相较于其他地域,三晋大地所反映出的“华夏文明”与“五千年文明”是结构最为完整,也是脉络最为清晰的一枝。所谓“完整”,就是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等兼容并包,艺术品种与结构绝不单一;所谓“清晰”,就是洪荒大美、尧舜遗存、汉魏风骨、盛世隋唐、竞秀宋辽,自元明清以降,直至波澜壮阔的近现代美术运动,山西的艺术家们没有缺席,且积极投身于大时代的洪流当中,艺术生命充满了生机。
现在,我们推出“名家·名作”品鉴系列,与之前的“大家·名作”品鉴系列一道,揭示出山西在文化与艺术上的成就,并不只拘囿于古代;山西的艺术辉煌不仅存在于昨天,还耕耘于今日,更寄希望于明天。山西当代的艺术家们一以贯之,令文化与艺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新作不断。
在编辑“名家·名作”品鉴系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当今的山西书画艺术界中,不乏有创作实力、创新力与竞争力的一群。他们是山西书画艺术走向未来、持续发展的动力。他们在繁荣山西书画艺术的同一体系上承前启后,努力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里耕种着艺术的沃土。可以说,“名家·名作”品鉴系列的推出,正是从艺术的不同角度,给了这些“实力派”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推动的平台,展示着他们从肥沃土地上沉甸甸的“收获”。
当今,是一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说,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对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社会的文化创造力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艺术精品的产生,影响着大众的世界观、价值观、生命意识的形成和生活品位的提升。可谓“兹事体大”。本报山西书画“名家·名作”品鉴系列的推出,也许在多年后仍会被人提及。因为,它毫不朦胧地批判了怀疑之声,铿锵有力地呐喊出强劲之音,为一个地域立言,为一片热土树碑,实在是三晋书画史上一件值得铭记、感人之事。
我们敬请您的欣赏,期待您的参与,并融入到这一文化艺术盛事之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