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2-03-02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一位台湾画家的个人作品展正在台北中山纪念馆展览大厅举行。画展主人叫黄才松,是在岛内多次获奖的著名画家。今年60岁的他,展出自己的54幅作品,包括多幅巨制。这些作品中,有十来幅灵感与题材取自大陆。
他的《奇岩补破云》画的是张家界的山,《求佛图》对比表达了云冈石窟与现世女子的命运哲理,《初雪》则展现九寨沟绝美的另一面,《黄山雪》绘尽雪中黄山的萧飒,《龙门造像》用洗练抽象的笔法展示龙门石窟的神秘……
山水风光给了他无限的灵感,他通过写生的方法,用心灵去捕捉两岸日月星辰、风霜雨露的有情世界。
这条“有情”的艺术之路并非一蹴而就。
和大陆孩子们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读到“日月潭”“阿里山”时产生的无限憧憬和神往一样,在黄才松的学生时代,两岸还没有开放,一些以前从大陆过来的老师办了一个“忆神州”的展览。十几岁的黄才松流连在这些画作里,想象着何时能亲临其境。
1987年,台湾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这项决定宣布之后,黄才松和他在书画界的朋友们,第二年就踏上了大陆写生之旅。那是他第一次面对梦中的河山。
从黄山到张家界,从九寨沟到敦煌莫高窟,从北京到上海……第一次的大陆之行给他带来无限创作灵感。
“神州大陆,梦中故土。”黄才松说,不仅是他,还有很多台湾画家,都从大陆名山大川里汲取了极大的创作养分和灵感。
“毛笔的书写方式是东方艺术最美妙的特质,体现了自我生活与生命哲学的修行法器。”黄才松说,正因为如此,尽管自己走过江山南北,深谙东西方文化差异,留美主修油画,却始终坚定地崇仰着中国国画。
“也因此得以有这份荣幸来画出两岸山水,更画出两岸同种同源、血浓于水的民族性。”他说。
他体验了“引西润中”的“渐行、渐参、渐合”,在“写生、写境、写我”中,不断试探与实验水墨质性,通过黑白的画面符号,如韵律与张力、简繁与显隐、空满与虚实等,不断探索出一条从初期的辉耀似狂到如今的沉练若狷的创作路径。
他尝试和大自然对话,通过写生提升自己,表达对自然界的看法,渐渐地,胸中有了丘壑。“这个叫创作,画内无多画外多,把观赏者带入另一个想象空间。”他说。
如今,两岸书画界交流频繁,黄才松每年都要赴大陆多次。他是《新富春山居图》创作成员之一,他还参加了“情系古运河、阿里山”的两岸水墨画家共画山水活动……
通过和大陆画家的交流,他感受到,两岸画风各有很强的辨识度。“画画离不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岸画家在不同状态下找寻到的创作题材、灵感,正是长期积淀的情感体验的反映。”
对于两岸画家画风的比较,他认为,各有千秋,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个人风格,即“自我性”。
“和而不同,适性表达,很好。”他解释说,适性就是能寻找到适合个性的方式去表达自己,这是一种创作的自由。
大陆三山五岳,他基本走过,“养浩然之气,靠大山大水”。他说,山水的性灵给了创作者极大的灵感,培育了内在气韵,这是好作品的创作源泉。
如今,伴随大陆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艺术品市场也发展迅速。随着对大陆文化市场日渐深入的了解,黄才松越来越羡慕大陆同行的创作环境。
“最根本的是两岸文化艺术界要加强交流。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通过文化基因认同得到升华,形成互相的体认,可以让两岸永续美好。”黄才松说。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