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一吟──黄苗子艺术展」日前在798艺术区.桥艺术空间开幕。这是96岁的黄苗子第一次举办个人艺术展。展出的展品中除历年的创作精品之外,还有许多第一次亮相的新作。展品共四十二件,既有书法和彩墨作品,还包括版画、壁毯、竹刻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九月二十五日。
「木轮囷」作人生写照
记者在艺术展上看到,五根分别题写著「神木」,「木轮囷,三千年,经风雨,见世面」的古木尤为引人注目。其中「神木」列于展厅中央,四根分别题有「木轮囷」、「三千年」、「经风雨」、「见世面」的古木被命名为「风雨柱」,竖立户外,直面观衆。题字字如铁线,奔放驰越,沧桑古朴。据悉,这五根古木出自四川河底,历经数千年风雨不坏。
黄苗子的一生,跌宕起伏,历经风雨。苏东坡有诗咏「我子乃散才,有如木轮囷」。「木轮囷」恰如黄苗子的人生写照。他将自己的学养和人生观融入艺术的创造和视觉体验之中。「风雨柱上写风雨,风雨一生歌风雨」正是此次展览的主题。
96岁高龄办首个个展
黄苗子1913年生于中国广东中山,是目前屈指可数的高龄艺术家之一。他早年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八岁习书法,师从邓尔雅。1938年以后,在广州、重庆、上海等地工作及从事文艺活动。1950年后定居北京。黄苗子艺术涉猎广泛,对书法、水墨、漫画、艺术理论,以及诗歌散文均有精深的研究和创作,并且成果丰硕。
从艺八十余年,黄苗子此前却从未举办过个人展览。熟悉他的朋友说,黄苗子夫人郁风在世的时候,也希望他办个展,但他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有新东西才办,要办就办有意思的好玩的展览。
结合金文异字与绘画
本次展览中,多数作品均是中国文化符号与艺术视觉相结合的佳作。书法作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金文异字),将古代金文文字与绘画艺术结合,突出「文字起源来自视觉的显现」的特定文化效果,纸本之中既有金文字的形象画,又有书法对金文字的书法释意,使人忍不住联想到黄苗子早期的漫画作品与书法的结合性。另外,无论是绘画语言,还是书法字迹之中,都体现了黄苗子一种乐观向上,坚强不屈的文化精神。既有其一贯的人格,又有其人生的信念。
书法作品《菩提无树》中,黄苗子以籀篆的形式拖墨而书,展示出书法艺术中其独特的「书中有画」的特色。选择材质相对粗犷的纸张进行书法创作,使书法画中每一笔之中都见飞白,创造出书法中的「肌理感」,将墨色提出于纸本的空间之中,创造出书法的立体视觉效果。
书法作品《钺箙卣铭文》(金文异字)的创作更是将其书法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书中留画,画中露字」的特色创作手法,将中国古文化文字钺箙卣铭文通过书画之间略变的方式运用在纸本之中,使纸面呈现出「一个人游走于两只四脚动物之间」的感官视觉效果。字画中灵活运用红色的太阳和灰色三角背景以及书法的留白部分,在三色之间使得「字」和「画」的层次感得到进一步的伸张,视觉效果更为明显。
文化艺术与生活结合
黄苗子曾经说过「生活虽然很重要,但是没有什么比艺术的爱好更重要的,爱情也不例外。」正是因为将艺术看作生命,他才能在兴趣广泛的同时,对艺术领域的书画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黄苗子独具特色的书画作品是本次展览的重点之一:书法用笔,抽象而有力,横竖之中有「如柱般」的坚挺,撇捺之间有「如虹般」的蜿蜒,在抽象几何的笔划中加入中国古老文化的神秘和崇拜,字中透著画的视觉性,画中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引领观者进入「艺术、文化、生活」三者相结合的视觉空间,以求得思想上的共鸣。
黄苗子的书画作品已经广泛得到了艺术界和艺术市场的重视。黄苗子、郁风夫妇是闻名艺坛的「神仙眷侣」,在今年4月份的中国嘉德2008年春季拍卖会上,两位老人的「回风宧书画存珍」部分藏品亮相,拍出2355万元;日前在嘉德四季拍卖会上,苗子、郁风二老多年来的个人218件书画作品上拍,成交率达100%。
(责任编辑:中国书画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