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瓷业达到如此境界,绝非偶然。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由于受到唐末五代军事集团割据混战、政权频繁交替的影响,宋初实行了“抑武修文”政策,一方面努力削弱军人的权威,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促进文化的发展。“抑武”导致了军事的匮弱,每每发生战争,宋朝都无力抵抗;而“修文”导致文化的空前高涨,文人的地位得到提高,人们的读书热情激增,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加上北宋的经济繁荣,为制作高水平的瓷器提供了物质保证。这样的社会氛围造就了宋瓷清新秀丽、典雅优美的艺术风格,成为宋代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品种。
北宋的手工业有官营、民办和家庭副业等形式,其中以官营规模最大。北宋官府手工业专业分工之细为前代所未有。朝廷少府监所辖有绫锦院、内染院、文绣院、文思院,其中仅文思院即领有42种不同的作业班子,包括锦、绣、金、银、犀、象、珠、玉、金彩、绘素、装钿等工艺品种。官府作坊的工匠皆来自民间,其分工之细也反映了民间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人们所说“五大名窑”,足以代表宋代瓷器的技艺水平。此外,玉器的“巧作”技艺也始于宋代。宋人龙大渊著有《古玉图谱》一书,就是研究宋代玉器的书。始于唐而盛于宋的雕漆工艺,在宋代叫“剔红”。宋代剔红漆层厚、漆色艳、刀法精,图案花纹具有浮雕感,其艺术风格颇似耀州窑的刻花装饰。宋代盛行缂丝工艺,有许许多多擅长缂丝的能工巧匠。他们的作品形象逼真,除人物、花鸟外,还把书法家的作品表现在缂丝作品中。据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考证:“定窑印花纹饰来源于缂丝,把库丝图案局部地移植到瓷器上,因此纹饰题材构图都比较成熟。”总而言之,宋代各种工艺美术的普遍发展,促进了瓷器艺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其实,当今天的人们还在热议生活陶瓷艺术化和艺术陶瓷生活化时,殊不知,在宋代,瓷器并没有艺术瓷和生活瓷之分。在今天看来具有很高艺术性的宋瓷,在当时都是生活用瓷,并不是陈设用的艺术品。
宋瓷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决定了其造型更加注重实用性。宋代各地瓷窑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瓷器,有碗、盘、碟、洗、盏、托、瓶、壶、罐、钵、尊、盆、渣斗、炉、枕等。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它们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都从实用出发兼顾审美的要求。它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样式,许多造型作为典范为后世追慕效仿。
北宋初年,南方的吴越向宋称臣,每年大量供奉越窑生产的秘色瓷。以金银装饰的瓷器,华贵富丽,宋朝君臣十分喜爱,使瓷器身价倍增,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之物,这就刺激了各地窑业努力创制精品瓷器。上层社会的提倡,使各阶层的人都趋向使用瓷器,出现瓷器的大普及。茶肆酒楼以悬挂名人字画、陈设瓷器精品为时髦。而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所以对名贵瓷盏(如建窑的“兔毫盏”)竞相追求,各地瓷窑也竞相仿制、创新,以致新的釉色、新的造型、新的装饰手法、新的烧造工艺层出不穷,完全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单调局面,这就使得宋代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成就。宋代的瓷器一改唐代华贵富丽之风,向沉静素雅、蕴藉隽永的风格演变。其造型、釉色、装饰,给人们留下观赏不尽、回味无穷的感觉。
宋瓷的釉色出现了创新且丰富多彩的局面。这时,不仅改进了石灰釉的配方,还发明了可以使釉层浓厚的石灰碱釉。景德镇窑的影青瓷,汝窑的青瓷,龙泉窑的梅子青瓷,使瓷器真正达到了“如冰似玉”的境界。至于钧窑的乳光釉、哥窑的炒米黄色釉、定窑的紫釉、绿釉和红釉,建窑的乳浊黑釉等,使釉色使用空前丰富。
宋瓷的器型有大量创新。以瓶为例,当时出现了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葫芦瓶、双耳瓶、五孔瓶、瓜棱瓶、胆瓶、琮瓶等,让人目不暇接。
宋瓷的装饰手法远远超过唐代。除利用釉色来装饰外,还大量运用了印花、刻花、剔花、划花、画花、剪纸漏花等技术,使纹饰富于变化。
宋代无论南北方都出了很多窑场。经过激烈竞争,逐渐形成了以一些名窑为中心的“窑系”。陶瓷史家通常将宋代陶瓷窑大致概括为6个瓷窑系,它们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和景德镇的青白瓷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受其所在地区原材料的影响而具有特殊性,另一方面又受当时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共同性。
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色或浅灰色为主,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钧窑釉,喻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磁州窑烧出的则是油滴、鹧鸪斑、玳瑁等神奇的结晶釉。南方窑系的瓷胎则以白色或浅灰白色居多,景德镇窑的青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龙泉窑青瓷翠绿莹亮如梅子青青。哥窑的青瓷釉面开出断纹,如丝成网,美哉天成,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定窑瓷,其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耀州窑瓷,其犀利潇洒的刻花给人以流动的韵律美。追求釉色之美、追求釉质之美,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
名窑传奇:“五大名窑”竞光辉
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大名窑”。虽然,有人认为,把这五大窑定为宋代的“五大名窑”是不确切的,但这五大窑的确以自身的艺术特色和美感受到爱瓷者的推崇。当时,各地的民间窑场,如北方著名的磁州窑、南方的吉州窑、江西景德镇窑等各有佳作问世,都取得极大的艺术成就。这里的瓷器风格清新质朴,有的甚至可以与“五大名窑”的作品相媲美,颇受人们的喜爱。
汝窑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遗址在河南汝州境内,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据说,宋徽宗“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苛刻要求,就是汝窑的巧匠实现的。可惜因为宋金战乱不息,汝窑前后兴盛不足20年,传世作品不足百件,所以弥足珍贵。
汝窑由于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痕迹留下。器物本身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器形则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
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润泽莹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
官窑是宋徽宗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年——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宋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
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官窑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以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的确切窑场至今还没有发现,起源来历只有从历史传说中得出的模糊信息。传说宋朝时,在浙江龙泉有两个烧瓷器的兄弟,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两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不过,哥哥的技术要比弟弟的好,于是弟弟便生嫉妒之心,偷偷往哥哥的釉料里加了很多草木灰,结果哥哥烧出来的瓷器带着各式各样的裂痕,像冰裂,像鱼仔纹,却另有一番天然情趣,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也被推到极高的地位,这就是哥窑。其实弟弟烧的瓷器也不差,是历史上著名的龙泉窑。两者各有千秋,是陶瓷史上的两座高峰。据《浙江通志》等记载:“有弟兄两人,主琉田窑造青器,精美盖绝当世。”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多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也有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影响深刻,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致。无论是成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随心所欲控制,后世至今无人能仿造。
钧瓷分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之所以会这样美丽,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产生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确定的民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制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亲自下令恢复宋瓷的生产,汝窑和钧窑都是重点恢复对象。但是,经过一番努力,汝窑和钧窑的恢复都没能成功,只有少量成品,堪称国宝。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普及以后,钧窑和汝窑都得到了充分的再现,但是现代的仿品,无论是高级仿品还是国礼级别的礼品,和宋代的瓷器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风格迥异的官窑和民窑
宋瓷有官窑、民窑之分,又有南北地域之分。官窑即国家政府办的窑,为皇宫、王室生产专用瓷;民窑即民间办的窑,生产民间用瓷。官窑还包括御窑,比如宋徽宗就开办了御窑厂。北宋灭亡后,宋皇室南移到临安(今杭州)后,在凤凰山下也设立官窑。
北宋以前,官方贡器与民间用具只有粗细之别,并无文野之分,至北宋则发生了明显转变——一个朝着清雅、华贵的方向发展,一个朝着粗犷、豪放的道路前进,彼此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以宋代“五大名窑”为例,早期它们都是烧造民间用瓷的普通窑场,但是自从为皇室烧造贡瓷之后,便脱颖而出,其工艺之精湛令各地民窑望尘莫及。其中,钧瓷的生产最具代表性,当初它仅是河南地区一座烧造民间用瓷的普通窑场,后来被宋徽宗看中,下令在河南禹州一带建立官窑窑场,并调集民间窑业的优秀工匠,专门为宫廷烧造此种釉色的产品。
官窑严格按照宫廷要求进行生产,在工艺上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可谓“千中选十,百中选一”。即便是成品后还要再行挑选,产品属于非商品性质,并严禁民间使用。其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工艺精美绝伦,传世瓷器多是稀世珍品。民窑生产则与之相反,它不受任何束缚,工匠来自民间,生产者要考虑成本,看重的是实用价值,工料就不如官窑那么讲究,生产随心所欲,产品均供应大众的日常生活所需。这些瓷器虽不免粗糙,但也是情趣别样的艺术品。纵览两宋瓷坛,民窑异彩纷呈,与官窑交相辉映、蔚为奇观。
其实,北宋瓷器的发展,还跟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宋徽宗。“五大名窑”有三个都是他开辟的。
宋徽宗热爱艺术,热爱美。他热衷于色彩,更热衷于自然的意境。对于当时宫廷内比较常见的定窑、柴窑的瓷器,宋徽宗非常不满。于是,他开始广泛搜集天下宝物和各种技术,并在首都东京开辟了官窑。后来,宋徽宗看到汝州烧造的进贡瓷器后很是高兴,就在宫廷内开辟了一处窑口。在原产地的瓷器,叫做汝窑,在宫廷内的这个窑口则叫做汝官窑,也有学者认为,汝官窑就是官窑。
钧窑有官钧窑、民钧窑之分。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又一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当时,禹州有一种彩瓷,颜色艳丽,而且上有“窑变”形成的火焰纹,入窑时,器物都是一个颜色,出来以后则万紫千红,绝没有一件重复的。宋徽宗听了甚是满意,又在宫内模仿禹州彩瓷,修建了官烧钧窑。后来的“黄金万两不及钧瓷一件”的说法,说的就是这个宫廷的钧瓷。
从宋代11个窑口中,从造型和釉色上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瓷器。全方位呈现了宋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瓷器风格。“我认为宋代是极简美学的巅峰,包括绘画、文学和儒释道的思想,这些美学都会影响到瓷器。北宋时期北方的窑口比较兴盛,到宋室南迁,又推动了南方窑口的发展。”萧富元先生谈到,而这次选取的北方窑口有:东窑、耀州窑、定窑、霍窑、井陉窑、钧窑、磁州窑、登封窑、当阳峪窑、长冶窑、观台窑,计11个窑口;南方窑口:龙泉窑、越窑、吉州窑、景德镇窑、建窑,共5个窑口。从宋代各窑口之美,展现中国艺术最内敛又自由的时代。
宋代美学追求简约素雅与极致精神,来自於宋代理学的蓬勃发展。自宋太祖赵匡胤统治天下後,奠定宋代“文人治国”的主要精神。萧富元先生谈及,“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哲学思考,在宋代相互影响。宋太祖确立以儒家治天下的建国根本,贯彻宋代以降的帝王政治制度;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逐渐中原化,唐代玄奘取经,让佛教更深入中国信仰;有汉以来,强调无为而治与自然共生的道家,影响中国对文化思考的发展,宋代以来,宋徽宗赵佶特别信奉道教,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儒释道三教在宋代集ㄧ身,彼此互相独立却又融合,发展出天人合一哲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忘於江湖,以自然为师,万物方能生生不息。宋代书画、磁器无不反应出儒释道的哲理美学:简约、自然,有温度却不高冷,自由却不张狂。”
而本次展览不拘泥于传统五大名窑,而是从北宋到南宋,选择了不同的窑口来呈现时间与空间上的宋瓷变化线索。在布展过程中,也通过釉色和窑口的不同,让观者体验宋瓷的内部的变化与差异。
说到办展的原因,萧富元先生谈到,“第一,很多人知道我收藏宋瓷,想到我家来看,瓷器又比较脆弱,我索性办个展览与同好分享。第二,台湾收藏瓷器的人越来越少,清玩雅集的收藏家基本上都已经超过70岁,年轻一代的古董收藏没有跟上,我觉得很可惜,年轻人不喜欢表示他们不了解,台北故宫的藏品一般很难上手,同类器物也很难在市场上见到。所以我也算尽一点社会责任,三年前我在台南办过一个茶道具的展览,现在到台北来办一个宋瓷的专题展。第三,我虽然不出售,但这些展品的同类藏品都有可能在市场中见到,也能促进藏家对于宋瓷的关注和市场推动。”
龙泉窑
唐代越窑没落后,北宋的龙泉窑兴起。宋代对外贸易兴盛,加上海上丝路发展蓬勃,龙泉窑所生产的磁器是当时主要的对外贸易产品。龙泉窑在北宋时期开始发展,到南宋至元发展至顶峰,龙泉窑也从石灰釉发展出温润的石灰硷釉。石灰硷釉有可以多次上釉的特性,因次龙泉窑发展出如玉质般温润与敦厚的形制,散发出中国文人社会推崇的温良敦善特质。因此龙泉也很受到宫廷喜欢,在南宋官窑尚未成型之初,龙泉窑也是南宋进贡宫廷的重要窑口。
南宋龙泉窑长颈瓶
此器造型简洁,线条秀丽,充分体现了宋代极简主义的审美情趣。在将线条和装饰精简后,南宋龙泉磁充分诠释了青釉在色彩和质感上的表现力。凭藉多次施釉的特殊工艺和先进的龙窑所营造的还原烧造气氛,南宋龙泉釉得以创造出层次丰富,厚如堆脂的粉青釉。龙泉长颈瓶大致可分为敞口和直口两个类型。像本件展品的尺寸和釉色者十分罕见。
钧窑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此次展览的钧窑有官钧与民钧,官钧的两件展品来自美国赛可乐旧藏。官钧的年代,现在尚存争议,分有两派,欧美学者认为官钧为明代初期永乐宣德时期烧製,东方学者则认为官钧为北宋时期的宫廷用品。民钧现在能看到的出土报告均为金代以后,尚未见到北宋时期的出土器具。
钧窑方形盆座十字款与钧窑方形花盆七字款
为美国知名塞克勒Sackler家族旧藏,“钧窑方形盆十字款”在1916年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中国文物第一次在海外大规模展出是1935年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而此件展品却早在1916年便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示,相当难得。
影青
影青为景德镇窑,是宋代南方的重要窑口。景德镇窑烧于五代,至宋代製陶技术成熟,主要烧造青白磁单一品种。青白磁釉色介于青与白之间,ㄧ般又称影青,主要窑口有湖田,湘湖等等多处,烧造多以日常用具为主。根据考古发现,全国各地的高级墓葬皆有出土影青。南方的烧造多以龙窑烧造,以木柴为烧造原料,受到还原焰的影响,影青釉色多半白中泛青,此次展出选择婴戏纹饰为主体,宋代婴戏纹饰多带有赤子之心或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再搭配数件罕见的造型纹饰。
北宋景德镇窑刻花龙纹盘
宋代影青工匠的装饰技艺尤为突出,工匠发展出各式工具,可以按构图需要发展出深浅窄宽等富于变化的线条,有如书法的永字八法,提顿之间皆有气韵,线条间相互呼应,如宋人追求心灵徜徉于天地间的快意。北宋景德镇窑刻花龙纹盘,可看到盘心的龙,张嘴且威猛,线条活泼,相当生动。
耀州窑
耀州窑址位于陕西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以犀利刀法和流畅有力的线条为装饰,依据考古发现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纹饰以仿浙江越窑浮雕莲瓣纹为主;中期为耀州窑鼎盛时期,刻花刚劲有力,纹饰题材趋向多样,有缠枝,折枝牡丹,菊花,莲花等装饰,还有禽鸟纹饰,凤凰牡丹云鹤和群鹤,鱼纹则多浮于水波,还有趣味的婴戏纹。晚期为金代,较为粗糙,胎厚质粗,精品较为少见,釉色也渐渐呈现青黄釉。此次展出的耀州窑有数件精品。
此件造型成圆球状,器形饱满,刻花饰以满工的五边形格纹,如足球般,相当少见。“蹴鞠”在宋代的军队相当盛行,而陕西为宋金边界,靠近塞外,“蹴鞠“也在宋金辽夏部队间风行,尚武之气或许间接影响地方制窑风格,本件耀州窑牡丹纹瓶自然流露出强而有力的饱满气势,气度弘大,不同于南方窑口的细腻灵巧,可谓难得ㄧ见,此件目前所知存世只有三件,ㄧ件为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ㄧ件曾在苏富比拍卖出现过。
越窑
越窑青磁的产地是浙江余姚县,为今日的慈溪县,最重要窑场是上林湖窑场。上林湖是ㄧ个天然湖泊,窑址密集分佈在东西两岸,共发现有101座窑址,是越窑全盛时期的最大生产区。其中秘色磁窑址长期以来一直是学者不停在寻找的窑址,而在201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即是确认上林湖东部的后司岙为秘色瓷的主要窑口,考古报告指出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都可以在后司岙窑址找到相同器物,也确认了后司岙为秘色瓷的窑址之一。
五代至北宋 越窑秘色划花双蝶纹花口盘
盘做六曲花瓣,盘内刻有双蝶纹,胎壁轻薄精致,是北宋时期秘色磁的代表之作,同类型双蝶盘可见出土于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陈国公主墓,北京首都博物馆亦有同类馆藏。
定窑
定窑位于河北曲阳县,目前所知唐代开始生产,多集中在涧磁村的村北和村东ㄧ带,窑址所见唐代白磁,有些足以媲美邢窑的精致白磁,而且也有透影白磁ㄧ直延续到宋,金时期尚有生产。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传世器形所见均为北宋晚期,以划花与印花为主,但从窑址与墓葬出土中所知,定窑在五代及北宋早期已经生产质地非常高的磁器。在五代时期,官府设有磁窑的商务税使,收取磁税,可见当时窑业规模已经非常繁荣。定窑之美,也深深影响后世的艺术家,林风眠就曾说过,他深爱定窑划花展现出随意自然轻盈的风格,在林风眠的画中,可看到勾勒仕女水袖的线条有如定窑划花笔法,轻松浪漫,富有温柔之美。
定窑出戟莲瓣瓶
从考古报告发现,定窑在五代与北宋时期,已经刻有“官”以及“新官”的器物,可见当时定窑就已经有进贡宫廷使用。在此次的展品中,四件藏品有“官”字款,可见这些器物为当时官府用磁。“定窑出戟莲瓣瓶”纹饰与台北故宫所藏“定窑莲瓣纹盌”类似,花瓣皆为立体出戟,出戟的造型有如花萼支托著绽放的花蕊,生动有力。
建窑
建窑以黑瓷著称,唐代而起,到宋代极盛,至元代而终。建窑原是民窑,到北宋晚期由于“斗茶”风气兴盛,烧製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有“供御”,可见于此次展览。建阳茶盏呈现大气之势,在细细观赏建阳茶盏时,似乎可以看到宇宙深邃奥秘的神秘光彩。特别是在阳光下欣赏时,碗心釉色随著光线角度而变幻,有如多彩的银河星空,相当迷人。
建窑油滴束口盌
建窑油滴束口盌,来自20世纪最重要中国古董收藏家瑞士玫茵堂旧藏,盌心的油滴有如坠入满天的星空银河,金灿夺目,油滴呈现出的结晶,状似立体,然而实际却是平面光滑。宋代将“刹那即是永恒”的极致之美,注入在油滴盌中,呈现宋代对儒,释,道的精神展现。
吉州窑
吉州窑窑址在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镇,至今已发现窑址20多处。吉州窑烧于唐代,宋元时代大有发展,产品相当多样,釉色和装饰技巧十分繁杂。吉州窑独创“木叶纹”、“玳瑁纹”、“剪纸法”、“窑变”及“黑釉彩绘”等应有尽有。吉州窑因变化多样而普遍受到青睐,产量相当可观。江南一带亦崇尚使用吉州窑带有图案茶盏,应与草茶在江南禅寺和文人喝茶的普及有关。
漏花春江晚景盏
其中“剪纸漏花”是吉州窑特殊工艺。漏花春江晚景盏呼应了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是吉州窑以诗入画装饰中的典型一例。宋代城市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催生了丰富的市井文化,吉州窑也反映当时社会审美的特质。
磁州窑位于河北邯郸市的观台镇和彭城镇。由于过去认为磁州窑是杂器窑,所以不如定窑,汝窑,钧窑等记载在文献中。因此过去会将这些北方名窑以外的窑口统称“磁州窑”。由于考古发现日益月新,慢慢可以分清各窑口所在。所以这次展览选择了观台窑,当阳峪窑,登封窑,长治窑来做展出。后代有许多艺术家同样深受磁州窑民间自由画风的启发,像赵无极非常喜爱磁州窑的质朴画风,自由不羁,间接影响到他的画中流露出的宋代美学气质。
北宋当阳峪窑剔花枕
曾在1941年卢芹斋的纽约中国艺术展览中展出,卢芹斋是冷战前最顶尖的中国古董商,他改变了海外收藏中国古董的审美眼光,在卢芹斋之前,西方偏好收藏中国的贸易瓷,但卢芹斋用艺术史角度将中国的青铜,雕塑,宋磁介绍到西方,带动了西方对中国古艺术的热爱。
北宋 登封窑双鸾云纹枕
登封窑为唐宋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登封县曲河村,登封窑的ㄧ些品种,在外观上与磁州窑和当阳峪窑相似,登封窑最有特色的为“珍珠地”,如本件云纹枕,珍珠地扑满枕面,两隻凤凰飞越其中,取有鸾凤和鸣之意。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