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弘治时期(公元1488—1505)的瓷器,不管是从青花、彩瓷还是颜色釉,都是成化时期的延续,其中娇黄和白釉刻填绿彩则成为了弘治时期最负盛名的品种,而成化时期的斗彩制作在当时基本上停止了,所以弘治的民窑出的精品,却经常能发现。
青花
弘治时期的官窑,其胎、釉的制作都是成化延续下来的,青花的颜色青中偏一点淡,这可能与使用国产的青料有关,这也许与应用国内的青料相关,上色的办法便是用小画笔着色外,大部分全是拿笔一笔擦抹的方式,普遍的东西有三足炉、卤壶、盘、碗等几类,也是明代热血传奇中最小的。图案设计纹样亦非常简单,所闻以龙纹为数最多,包含云龙,海水龙、飞翼龙、双龙抢珠及莲池龙、团龙等。除此之外,还有花果纹及梵语等装饰设计。

颜色釉
弘治颜色釉瓷不管从种类或生产量而言,都比明成化为少,更不能和宣德对比了。弘治官窑白瓷的制作,其胎、釉都比较细腻,但器物下底泛青色,这是有别于成化瓷的重要区别之一。正德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下底泛青色,这种现象在弘治已经开始。
在流传下来的瓷器中,有一部分弘治官窑的白釉露胎刻龙纹的盘或碗。制作办法是在胎体上先刻出龙纹,在涂透明釉时,留出龙纹的部位,高温烧成后,由于露胎部分的氧化作用,呈现出白釉火石红色龙纹的情况。这些器物很可能是白釉绿彩器的半成品。
弘治时期的白釉中,也存在薄胎或半脱胎的精品,像盘、碗类的底端比永乐、宣德器要薄,但还处在半透而未全透的水平。
黄釉是弘治时期,颜色釉最出众的品种,也是整个明代黄釉瓷制最成功之作。因为黄色特别娇嫩,就像鸡油黄,所以被俗称为“娇黄”、“鸡油黄”。清代康熙及以后各朝都有仿弘治娇黄的赝品,辨别其真伪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弘治娇黄的鸡油黄色除少数极精的仿品外,一般很难仿像。
B、弘治盘底部必定塌凹,后仿者往往出现平底。
C、弘治娇黄器多数有“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楷书款,“治”字的三点水除少数外,大多低于“台”旁而成“治”。后仿者则三点和台字相齐平,而成“治”。
D、弘治器物底足要矮,而康熙或其它年代仿制的底足要高。
E、弘治底足白釉发灰或泛青色,不可能非常洁白。

除此之外,台湾地区故宫博物馆存有表面为孔雀绿,里壁为黄釉,具备“大明弘治年制”官窑款的菜盘,能够确认,弘治朝亦曾烧造孔雀绿釉。但总体而言,弘治的颜色釉器非常少的,有一些在弘治之前早就有的种类,弘治朝也很有可能小量烧造过,但因为缺乏官窑款住证,对一些颜色釉只有依据其器物、制做的特征来多方面推论了。
彩瓷
弘治朝彩瓷的制造并不强盛,现阶段主要有绿彩和红彩二种。白地绿彩是弘治彩瓷的最主要的种类,其做法是在胎上雕出图案设计纹路,上全透明釉时,空出图案设计的位置,第一次用高溫烧制后,即成白釉露胎的种类,随后在露胎位置施绿彩再以超低温烧彩、白釉刻填绿彩的图案设计,以龙纹为多,器皿则多见盘和碗类。
弘治白地绿彩器流传下来的极稀缺,清朝有仿造,以康熙皇帝高仿为多,不但有盘、碗,也是有梅瓶这类的琢器。除白地绿彩外,还有黄地绿彩器。台湾地区故宫博物馆存有黄地绿彩双龙戏珠小碗和高足碗,前面一种有“大明弘治年制”六字正楷官款,后面一种碗心存“弘治年制”四字篆字刻款。这类黄釉绿彩种类,近期在景德镇市御厂遗迹已发掘了永乐的制品。

弘治釉上红彩的瓷器,有白地红彩及青花瓷红彩二种。除此之外,也有白地三彩器,为红、黄及孔雀绿三色,台湾地区故宫博物馆即存有这类三云霞龙纹盘。
白地酱彩及青花瓷黄彩,弘治朝也是有制做,和之前各朝一样,主要是折枝花水果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弘治黄釉金彩罐,表明弘治的陶器描金工艺也是十分精美的。
款识弘治朝官窑瓷器的款式
除上边已提及的台湾地区故宫博物馆所藏黄地绿彩高足杯有“弘治年制”四字篆字刻款外,全是“大明弘治年制”二行六字正楷双圈款,看不见明成化朝的双框方款。

民窑器的款字有“千子年造”方款,“大明年造”方款、变体“福”字方款及银锭图案款等。
鉴定要点
弘治瓷是成化瓷的继续,胎洁釉润,弘治官窑器与成化器同样有玉质感。弘治釉色白中带灰,甚至有的泛青。器物底足和器身的釉色不如典型成化瓷器那样均一,还是有差别的。器物底足较矮,无高底足的器物。盘类塌底现象为明代盘类中最典型,盘心一定下凹。“大明弘治年制”,“治”字的水旁三点绝大多数均低于“台”字。
这里所说的都仅仅是“纸上谈兵”,要想提升鉴赏水平,还要多多的上手真品,往往真东西都在博物馆,那么我们想上手怎么办?想上手馆藏标本的藏友,可以私信我,回复“上手”。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