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华夏文明展示的瑰宝。清代康、雍、乾时期是景德镇御厂彩瓷制作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无论是当时的单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其中,胭脂红应算是该时期极具创新意义的代表性彩釉之一。胭脂红不同于以往御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
刚听到胭脂红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一定和美女有关,毕竟古代女子常常抹胭脂,不管怎么说,这个名字真美。胭脂釉也就是俗称的粉红釉,只不过古代文人给它起了个更雅的名字。这类让人看着心头一暖的釉色,只有在盛世时代才会出现。胭脂红瓷器,看着很水灵的感觉,像十六岁的花季少女,造型秀美,淡粉色如三月桃花。
这种将金熔入釉内来着色的方法并不是景德镇瓷工发明的,而是1650年荷兰人卡西亚(Cassias)发明,1680年开始应用于瓷器绘画,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开始在景德镇使用,当时称其为“洋彩”,胭脂红则被称为“洋红”。
胭脂红虽然在康熙中早期就传入景德镇御厂,但是由于科技含量较高、造价较昂贵,直到康熙末期也没有被御厂普及使用。相较于其他釉色的瓷器,胭脂釉最独特之处,就是用微量金(Au)作着色剂,低温烧造而成,够土豪吧?所以才说,这类釉色只会出现在盛世时代。
雍正中后期,由于御厂制瓷的发展革新,胭脂红逐渐推广使用至众多彩瓷领域。真正做到对胭脂红运用自如、广泛普及则还要属乾隆时期,胭脂红在该时期。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