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毫无疑问是古代艺术品市场里的硬通货,其已逐步摆脱了明代瓷器的粗笨,古拙与庄重共有,浑厚与秀丽并存,挺拔遒劲,精细实用,清人陈浏赞誉:“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熙为最”,而在众多的瓷器品种中,又以青花瓷最受推崇。从存世器来看,康熙青花数量多、品种全、纹饰丰富,无论官窑、民窑皆不乏精美之作,其在质感、色彩、艺术方面皆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18世纪《瓷器制造及贸易图谱》第18页,描绘了瓷器生产过程中瓷泥的精细淘洗。
釉质方面,康熙青花的胎质格外致密,故而胎体富有坚硬度,无论瓶、壶、炉、罐、碗、盘、碟、勺……一律紧凑硬朗,造型挺拔俊秀,"骨感"鲜明,无拖泥带水、交代不清的现象。色彩方面,“分水”技艺的大飞跃,使康熙青花的色阶层次远胜于前朝。“分水”,系绘画青花纹饰的一种技法,即根据画面需要调配料水,在坯胎作画时显示出浓淡不同的色阶。明万历时期青花分水可以表现出三个色阶,至康熙朝吸纳借鉴了中国国画中“墨分五色”之法,要分出头浓、二浓、正淡、正淡、影淡无色,极致时可见一器上青花色阶多达九个,正如《陶雅》中记载:“(康熙青花)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康熙青花纹饰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性,以占有相当比重的“山水图”为例,康熙时期青花瓷器上所绘山水,颇受清初“四王”之影响,强调一种“日西临摹,宛然古人”的复古山水美学,注重意境美:近水鳞波静谧、远山起伏跌宕、树木茂错落、人物怡然自得。立体感、远近感、虚实间拿捏无遗漏之笔,面面俱到。且康熙青花山水“斧劈皴”明显,这是非常典型的南宋山水画风格,此为一种对山势“质感”的表达,为了突显出山石之坚硬、凝重的质感,用清刚利爽的斧劈皴侧峰横刮画出皱纹,苍劲有力,十分独特。
lot 689
清康熙·青花鹤鹿同春纹罐一对
口径13cm,高35.2cm,底径18cm
域鉴2021秋拍
此次秋拍这对清康熙青花鹤鹿同春纹罐,短颈,丰肩,敛腹,圈足,胎体细腻,釉面润泽。通景绘青花鹤鹿同春图,草如茵,松如盖,林间双鹿,或回首或俯首,白鹤独立于枝头,构图丰满,颇为难得。整件作品器形饱满,釉色清亮,青花发色浓艳,为青花瓷器的精美制作。
这一器型是康熙朝的典型器物,反映了主政者文武并长、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罐口以青花绘一周祥云如意纹,罐身绘鹤鹿同春图。“鹤鹿同春”这一图案在明代时便已出现,以六只鹤来表现的,直至明代晚期才衍生出鹤、鹿双兽。清代盛世时期,人们给鹤鹿同春赋予了新的美意。鹤鹿为“六合”谐音,以“鹿”取“六”之音;“鹤”取“合”之音;“春”的寓意则取花卉、松树、椿树等。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六合同春”吉祥图案。“鹤鹿同春,如意满堂”,即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
罐盖饰以仙鹤祥云及青松纹样,与罐身两相呼应。鹤鹿形象活泼生动形态逼真,较之明代更有写实感。又以渲染技法表现山石、水纹、松树,分色层次鲜明,浓淡相宜,釉色清亮,青花发色浓艳,整体画面布局饱满,立体感极强,意境悠远清雅,集康熙青花优长于一体,艺术感染力极强。加之器型硕大,收藏价值尤高,为喜爱清三代的藏家不可错过之珍玩。
较之官窑的精工细作、典雅优美,康熙民窑青花在装饰题材内容上会更为广泛,绘画风格也更为生动。而民窑在此阶段兴起,是由于清初“匠籍”制度的废除和“官搭民烧”制度的继续实施,优秀艺人得到培养、优质原料可官民通用,民窑工匠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大大刺激,民窑青花飞速发展,从而成就康熙官窑、民窑两相生辉的盛景。
“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盛世物阜民丰,又有所偏重,故而清康熙青花器烧造数量大、流传范围广,显示出蓬发的盛世气息。距离域鉴2021秋拍启幕登场只剩下不到两天时间,我们也期待此件佳品可遇得其有缘之人,大放光彩。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