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位居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被誉为人间瑰宝。在中国各类瓷器中,青花瓷的人气和收藏指数最高。据统计,中国最贵的十件瓷器中,青花瓷独占六件,其中,最贵的一件青花瓷是2012年拍得11亿港币的青花九龙缸,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拍卖价格最高的一件瓷器,至今依然未曾超越。青花瓷在收藏界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明初 青花九龙大缸
瓷器文物市场,真品赝品良莠混杂,尤其是作为名瓷之首的青花瓷,赝品甚多。如何更加准确地鉴真辨假,一直是广大藏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天,精心整理出了此篇历朝历代青花鉴定指南,以供大家作收藏参考之用。
一、各时期青花瓷的特点
1.唐青花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青花瓷的萌芽期,处于初创阶段。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巩县窑青花花卉执壶
唐青花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2.宋青花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处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另一处是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残片。这十余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残片。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它们与唐青花并无直接的延续关系。
3.元青花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元青花瓷多数器物的胎体厚重,造型厚实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底釉分青白和卵白两种,乳浊感强。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
元青花 景德镇窑缠枝牡丹纹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明清青花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的“五彩青花”使青花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迅,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終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明初的青花器有大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等。
明宣德 青花四季花卉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发色有的淡蓝,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呈散现象。纹饰布局仍有元代多层装饰的遗风,题材也变化不大,但许多细节已有变化:如蕉叶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边较之元代更明显清晰;牡丹叶子“缺刻”部位较深,不如元代的肥硕;菊花绘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纹表现;龙纹仍是细长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现五爪,爪形似风轮,气不延元龙凶猛矫健。碗、小盘多绘云气纹,仅绘于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无釉见窑红。未出现年款,带款的器物也极少。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背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二、青花瓷的款识
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各个时期的款识均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青花瓷款识的形式、种类来看,主要可分为纪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赞颂款和纹饰款五大类。
收藏青花瓷,最好能收集到器型完整、造形独特、画工精细者,这类青花瓷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潜力。专家提醒市民,目前市场上已出现各个时期的新仿品和老胎新作瓷画的青花瓷器,选购时应细心鉴别。
五大名窑专场
官窑属于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有南北之分。北宋官窑兴盛于宋徽宗时期,据文献记载,窑场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目前尚无法取证
官窑大瓶
高34.5cm,口径9.9cm,足径14cm
故宫博物院藏
瓶圆口,直颈,垂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釉面开有冰裂状纹片,上部开大片纹,近底处纹片细碎。
此件官窑大瓶是官窑中的杰作,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溢青流翠的釉面上隐现出冰裂纹,在清代皇宫收藏中备受皇帝的赏识,成为御苑至宝。
高9.2cm,口边长15.3cm,足边长13.0cm
故宫博物院藏
花盆呈长方体形,敞口,器口镶铜,直壁,平底中央开有一渗水圆孔。
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处呈黑褐色,俗称“铁足”。
通体施粉青色釉,釉面开片,开片较大,裂纹遍布器身。此盆造型规整,釉色青润。
高6.4cm,口径22.5cm,足径19cm
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器身近直,洗里坦平,圈足矮宽,底部边沿露胎无釉。造型端庄典雅。
通体施青釉,釉呈粉青色,纯净莹澈。釉面上,金丝般的开片纵横交织,片纹间又闪现出条条冰裂纹,优美和谐。
清代乾隆皇帝尤为喜爱,曾为此洗拟诗一首,由皇家玉作匠师以楷书镌刻于洗之外底。
" Type="normal"@@-->
第一、看钴料。青花瓷钴料种类分为苏泥麻青、平等青、石子青、回青等几种。
青花瓷钴料的种类:
1、苏泥麻青,又称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苏麻离青等,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代青花的一部分和明代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2、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3、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4、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5、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6、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7、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尤以进口青花钴料烧制的瓷器最具收藏价值。因为,使用进口颜料烧制的青花瓷,大多由当时算得上高级的工艺师创作,因此,艺术价值更高。
第二,看发色。釉下发色艳丽、“青花见五色”的青花瓷品种尤为珍贵。清康熙时正是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所谓“青花见五色”,指的是使用一种青花颜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图案出现深浅虚实等各种变化。例如,“康熙青花釉里红人物图棒槌瓶”就是“青花见五色”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艺术水平。这是决定青花瓷的一个关键因素。器型优雅、构图有立体感、层次分明,人物景致清晰明显的青花瓷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