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只存在了不到一百年,但当时的手工业尤其是制瓷业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元代景德镇制瓷业创新良多,成就斐然,产生了诸如卵白釉瓷、青花瓷、釉里红瓷、红釉瓷、蓝釉瓷和孔雀蓝釉瓷等全新的品种,相较于宋代景德镇以青白瓷生产为主的格局来说,无论是釉的种类、装饰方法还是烧成温度上都有巨大突破。
元 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
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在中国整个陶瓷历史中,最突出和具有时代意义的贡献就是以钴料做着色剂创烧出了釉下青花彩和釉下蓝釉彩。这两大瓷釉技术奠定了景德镇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地位,并影响了元代及以后八百年瓷器工艺的发展。
南宋 龙泉窑双耳瓶
大都会博物馆藏
中国的瓷器以颜色素淡的白瓷和青瓷为主,彩色瓷器出现得比较晚。唐朝人开始在瓷器上施蓝釉。到了元朝,景德镇采用了新的制作工艺,即把“钴”作为呈色剂融在釉中,烧制出了美丽如蓝宝石般的钴蓝釉。
元 蓝釉描金爵
安徽省歙县博物馆藏
此时的蓝釉仍然以氧化钴为着色剂,而釉已经使用了高温石灰碱釉,高温石灰碱釉具有粘稠而附着力强的特点,使得釉层与胎体结合紧密,高温使其色彩光亮润洁,较之三彩的蓝色更为深沉雅润,具有了类似蓝宝石一般的光泽,因而此种高温蓝釉也被称作宝石蓝釉。
物以稀为贵,元代所见传世和出土的蓝釉器物数量不多,从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仅存十几件。在装饰手法上主要是两种方式,即蓝地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蓝釉器物造型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碗、盘、梅瓶、匜、爵杯等几种。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元代蓝釉瓷器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是扬州博物馆的“元代蓝釉白龙梅瓶”,现存共三件,另两件分藏在北京颐和园和巴黎吉美博物馆,扬州的这件器型最大,造型秀挺,釉色净润,纹饰精美且又生动活泼,气势磅礴,是梅瓶中的极品,香港徐展堂先生曾提出用三亿元收购。
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蓝釉描金是景德镇窑在元代首创的新工艺之一,其名贵之处在于其烧造工艺。它是在高温下先烧成蓝釉器,然后在釉上描绘金彩纹饰再经低温烘烧而成。由于是釉上绘彩,故金彩附着力很低,极易脱落。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曾提到“元代有青、黑色戗金者,多是酒壶,酒盏,甚可爱。”
馆藏元代蓝釉欣赏
元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高43.5、口径5.5、底径14厘米
扬州博物馆藏
1984年从扬州市文物商店收购。梅瓶口小,颈短,肩丰。肩以下逐渐收敛,至近底部微微外撇。浅底内凹。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两种釉色对比鲜明、强烈。主纹刻划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象浮动的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火焰形云纹。巨龙威武、雄壮、悍猛,腾空飞舞于万里蓝天之中,颇有叱咤风云之势。
元 蓝釉白龙纹盘
高1.1厘米,口径16厘米,足径1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折沿,浅壁,平底。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元蓝彩金彩月影梅纹杯
口径8.1厘米 高4厘米 底径4厘米
河北省博物馆藏
侈口,深腹,小平底,圈足。通体施蓝釉,口沿部分蓝色较淡,腹中部以下釉色深艳。外壁用金彩绘折枝梅花,笔意疏简,线条遒劲有力。内口沿勾出一条细弦纹,杯心绘花朵,金彩已有部分脱落。
元 蓝釉描金折枝花卉纹匜
高4.5厘米,通流长17厘米,底径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匜(yí 音仪)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
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元 蓝釉描金爵
高8.2cm 长10cm 宽6.1cm
1987年杭州市朝晖路元代窖藏出土
杭州博物馆藏
器形仿青铜爵,是一种酒器。有流、尾,口上有两圆立柱,下为三个截面呈三棱形的高尖足。通体施宝蓝色釉,内外均绘金彩月映梅图,已脱落。蓝釉为高温钴蓝釉,是元代景德镇的创制,代表了元代景德镇高温蓝釉的烧造水平,为明清两代霁蓝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 蓝釉白龙纹盘
英国大维德艺术基金会藏
元 蓝釉白龙纹盘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元 蓝釉白花麒麟凤凰纹花口盘
土耳其托普卡博物馆藏
元 蓝釉白龙纹梅瓶
颐和园藏
元 蓝釉白龙纹梅瓶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