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也就是瓷胎画珐琅,是由康熙帝其人,则是中华民族封建帝国帝王史上最为成功的帝王之一,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且极其一身艺术细胞,在琴棋书画方面都有所研究,结合了中西艺术文化,首创先河,成功完成了珐琅彩瓷的初期烧造杰出案例,自明朝后期开始,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他们一面传教,一面传授西方文化知识,到了康熙年朝时,也有一批著名外籍教师等在传教,也正是因为康熙帝是一位学习型的皇帝,对文化艺术有着深厚积淀的帝王,在这些种种原因的因素下,康熙帝结合了欧洲画珐琅的这样一种装饰技法,对有着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本土陶瓷文化进行了成功的嫁接,在瓷胎上画珐琅,从而成功的出现了“珐琅彩陶瓷”
珐琅彩瓷器的创烧是在康熙帝的积极督促倡导推动下进行的,在这期间,也出现了试烧珐琅彩瓷器中的几次重大事件,在康熙初创时期,经过了多次的试烧以及多次的改变试制机构和迁移生产地点,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在康熙24年(1685年)开放海禁后,欧洲的传教士、来使及商人等纷纷都将西方的宗教、文化、历史、音乐、绘画等先进科学、艺术带入了中国,欧洲各国的工艺品也随之进入了中国,并且带入了宫廷。
其中画珐琅的工艺品也非常受到康熙帝的喜爱,当时的康熙帝好学善用,本身也有接纳新事物的个性,并对中国的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所以,欧洲的珐琅器和画珐琅技术进入了康熙的视野后,康熙的文化艺术细胞立即充分的运用起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之开始了有瓷胎画珐琅的想法,正式设立了10几处作坊,开始研发珐琅器的烧造,在引进的这些技术中,掌握了西方的玻璃烧造技术,也成熟的提炼出了珐琅彩料,在康熙晚期的时候,珐琅彩终于成熟的烧造了出来,所以,当画珐琅欧洲装饰技法与景德镇陶瓷进行了成功结合后,奇迹从此诞生,中华千年陶瓷文明大家庭也就多了一个新的成员“珐琅彩瓷器”。
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的工艺,是结合采用由景德镇烧造上好的瓷胎送入宫中,由宫中造办处珐琅作选胎,画师遵旨绘画纹饰、施彩后入宫内彩炉烧制而成,这一系列措施珐琅彩瓷的制胎和绘画施彩烧造都是分为两地进行,改变了自元明以来官窑瓷器的烧造都是由景德镇制作的惯例,清宫廷完全垄断了珐琅彩瓷器的纹饰绘制和施彩的烧制,这也是当时为了保证内廷对于珐琅彩瓷器的控制,不让其流入民间。
在珐琅彩瓷的初创阶段,出现了涩胎绘彩这种特殊现象,这也是因为珐琅彩的初创时期很难解决带有玻璃质的珐琅颜料在同样具有玻璃效果且光滑的瓷胎上着色的问题,这些问题经过聪明的御用匠工的多次尝试下,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法,在涩胎白瓷上施彩,使其能够完好的附在瓷胎表面上,这是在景德镇烧成的,它在烧制白瓷前将先施满釉的瓷器,刮去外壁的釉,再入炉高温烧成,形成白釉涩胎器,再将这些白瓷色胎器胚料送入皇宫中,由宫廷中的高级画师使用珐琅料绘画后,入低温炉(800度左右)烧造而成,这种涩胎绘画容易着色且有着美丽质感的效果。
珐琅彩瓷器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它的辉煌,它有着“贵、精”的特点,在瓷胎方面,选用的是上等的高岭土,通过层层严格的技术把关到烧造,万里挑一选出了最优质的白胎,通过水路,非常小心谨慎的运到了紫禁城,在绘画方面,有着最顶级的画师打稿,并且是需要得到康熙皇帝御批的修改的,在用料方面,也是全部采用进口的欧洲珐琅彩料,且都是纯正的上品,一步步的烧造工艺流程都是万里挑一,精益求精,就是这多方面的原因,注定了珐琅彩瓷器相对于其他的官窑瓷器是显得多么的富丽堂皇。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特点是“色地珐琅彩”,常见的色第有黄、红、蓝、绿、紫、胭脂色等,绘画的颜色也大致相同,绘彩细腻,透明,凝腻,器屋内白釉润泽,不施彩,口沿内的白釉凸出于器口,高于彩面,形成圆唇,有点相似于铜胎珐琅器的效果,采用堆绘的绘画技术,玻璃质珐琅彩料烧造成后显示原来的颜色,且珐琅彩绘画产生色阶,画面形成层次和立体感,施色匀净也是康熙珐琅彩瓷的最大特点,纹饰多以牡丹,折枝花卉中心加团花寿字以及万寿无疆开光花卉、九秋菊花等为多。
康熙珐琅彩的款式以“康熙年制”和“康熙御制”两种多常见,四字双行红色或蓝色图章式堆料款,款式多围有四方边双线,外粗,内细,款式字体笔画宽粗,挺拔工整,也有一些个别的外底是阴刻的,还有外圈不是双方款,是双线圆圈的。
珐琅彩瓷发展进程中体现其偶然性的一面,显雍容华贵的珐琅彩瓷也因此直到今天一直是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追捧,总之,咱们中国有句俗话“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深味这句民间谚语,或许,衍射出珐琅彩瓷器在康熙盛世的出现就不为惊奇了,而中华陶瓷的文明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唯一没有断层的民族文化之一,那珐琅彩陶瓷则可以说是浩瀚之大的陶瓷文明中那朵最为灿烂绚丽的富贵牡丹了,康熙王朝后的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的珐琅彩,更加可以从中体现,珐琅彩瓷是花中之王。
此文由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 黄生撰写:hxy1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