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是发端于唐代北方的工艺传统,在宋代成为盛极一时的名窑。自宋至今,磁州窑的大规模生产贯穿几个世纪。直到清代康雍乾三朝,地方志记载民间仍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誉,民国时期一度还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盛况。
磁州窑与邢窑。我在《中华白瓷的鼻祖——邢窑》中讲过,中国白瓷于南北朝末期到隋代初期的邢窑,经过粗白瓷到精白瓷的发展,于唐代中期到达鼎盛,形成北方邢窑白瓷与南方越窑青瓷“南青北白”分庭抗礼局面。到唐末至五代时期,邢窑衰退、定窑兴起,这时期也正是磁州窑的初创期。磁州窑的白瓷无论风格与造型,与邢窑相似度最 大,应该深受邢窑的影响。按照时间顺序,邢窑的衰败期与磁州窑的创始期能够衔接,他们二者同在如今的河北省,相距并不远。磁州窑可能就是以邢窑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也可能是邢窑由于外敌入侵等原因,导致窑工南逃,将技术带入磁州窑。在磁州窑研究的早期,日本学者小森忍甚至在中国陶瓷编年史中将磁州窑划为邢窑的一个支派。邢窑在元代完全衰败之前,也有过一段学习磁州窑烧制白地黑花瓷器的经历,但终究未能挽回彻底衰亡的命运。
磁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 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 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烧制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磁州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 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 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是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以其辉煌的艺术、深厚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世界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河北陶瓷的典型代表,磁州窑把传统和现代巧妙结合在一起,利用视觉元素创造性地向俄罗斯民众展示了其辉煌历史与文化内涵,以及现代陶瓷创作的艺术水平和陶瓷产业的发展成就。
磁州窑以毛笔为工具,将中国绘画技法运用在陶瓷装饰中。如白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等。白釉釉下黑彩是磁州窑的主要装饰方式,俗称“铁锈花”。在坯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后,将含铁黑料(即斑花石)磨细、水调,用毛笔绘出纹饰,再施以透明釉烧成。
明代磁州窑在造型和装饰上仍有所变化和发展。在造型上受当时陶瓷潮流的影响变得更加端庄。在彩绘装饰受人文画的影响,色彩追求浅淡,构图更趋简练、潇洒,洋溢着一种轻松随意的情趣。当时红绿彩、刻划花器均有生产,并保持其独有特色,但是已经无法和南方瓷器相媲美。换一句话来说磁州窑的衰退,那就是风格的停滞不前,但就其陶瓷的产量来说,明代时期并没有减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磁州窑的产品主要是老百姓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华北、东北相当大的区域里都有使用磁州窑的产品,明万历十五年彭德府推官张应登在《游滏水鼓山记》碑铭中,对当时磁州窑的彭城窑陶瓷生产情况有这样记载。
END
版权说明:图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