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窑红釉瓷器是清康熙年间,在仿烧明代鲜红釉(祭红)过程中偶然烧制而成的一个新品种,因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时任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的郎廷极而得名。
郎窑红色泽鲜艳,有初凝血红的呈色,故人们常称之为“牛血红”,“鸡血红”等。虽然郎窑红是仿制明代祭红釉而得出,但在外观上两者的差别还是很大。
郎窑红的釉流动性比祭红要大,故口部常有脱口,底足常有积釉,器物胫下部至底边由于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于黑红,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浅红色,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而祭红釉的高温粘度较大,在烧成时不易流釉,故只有灯草边很少有脱口现象。
郎窑红底足内呈透明的米黄色或浅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底,也有少数为本色红釉底。
郎窑红与祭红釉都是以铜为着色剂的釉色,铜红釉(在之前讲解“釉里红”时有过对此工艺的系统介绍)的烧造对烧成的气氛和温度要求很严,在古代的烧造技艺中,烧制一件成功的铜红釉制品非常困难,对郎窑红亦是如此,所以古语又有“若要穷,烧郎红”之说,以此又可看出郎窑红的珍贵。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