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制瓷业的发展相当迅猛,有别于宋金时期的瓷器特色是,元代瓷器不再是小巧秀雅之风,取而代之的是胎体厚重,形体硕大的粗犷之风,这和蒙古族民族风情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明代初期。
元代特色瓷器众多,其中以钧瓷、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最具特色,本文为您详细介绍。
一、元代特色瓷器-钧瓷
元代的钧窑瓷器不但没有衰败,反而形成了一个更加广泛的钧窑体系。元代钧窑瓷器胎体厚重,胎质疏松粗糙,多有砂眼,胎色多呈深灰色或者土黄色。
釉质不细腻,多有气泡和棕眼,釉层较厚,釉色多为月白色或者蓝灰色,底足无釉,胎釉结合不紧密。
元代钧窑瓷器的造型多为日常用瓷,如碗、盘、瓶、炉、盆、罐等。
纹饰方面比较提倡光素无纹饰,部分器物有模印贴花或者堆塑纹饰,但是纹饰不太清晰。
总体来说,元代钧窑瓷器的传世器物较宋代钧窑瓷器更多,质量较宋代钧窑瓷器稍差。
二、元代特色瓷器-枢府瓷
元代的枢府瓷,即卵白釉瓷,是元代枢密院在景德镇湖田窑订烧的一款白釉瓷器。
元代枢府瓷胎体厚重,釉为乳浊釉,釉面呈失透状,釉色肥厚滋润,不太透明,釉色似鹅蛋色,因而有着“卵白”的别称。
元代枢府瓷少见大器,一般都是小件,圈足小,足壁厚,削足十分整齐,足内一般不施釉,足底心有乳钉状凸起,俗称为“鸡心点”。
元代枢府瓷的纹饰多为印花花卉纹饰、龙纹、凤纹、孔雀、鹤、花蝶等,纹饰不太清晰,而且器物上多印有“枢府”、“太禧”、“福寿”、“玉”等吉祥铭款。
三、元代特色瓷器-青花瓷
元代青花瓷主要采用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由于部分器物采用分段制胎的形式,因此胎体接痕处会比较明显。工艺方面也是有粗有细,其中小件器物多精工细作,胎质细腻洁白。
元青花的釉面以影青釉、白釉和卵白釉为主。影青釉多在元代早中期的青花瓷器上使用,釉面不太光滑,有凹凸不平之感。
大约在至正年间开始使用白釉,釉面白中泛青,釉色莹润透亮。
元代末期开始使用卵白釉,一般在小件器物上使用。
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十分丰富,大致主要有各式碗、各式盘、各式瓶、各式壶、各式罐、各式塑像等。
元代青花瓷器在装饰方面时常是多种技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而且纹饰题材多样化,如植物纹、花果纹、草虫纹、动物纹、人物纹、历史故事纹、佛教纹饰互相结合,配合使用,最大限度地展现元青花之美。
无论是国产青料还是进口青料,颜色均十分纯正,而且绘画技术也相当高超。画面构图既有疏朗,也有饱满。疏朗的构图方式看起来十分简洁,视觉效果极佳,而饱满的构图方式虽然看起来繁缛,但是安排井然有序,突出了元青花的壮丽之美。
四、元代特色瓷器-釉里红瓷
继青花瓷之后,釉里红瓷的出现再一次惊艳了世人。元代釉里红瓷是景德镇制瓷业的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元代釉里红瓷由于刚刚创烧成功,因而工艺不精,红色不太纯正,多出现晕散现象,而且纹饰以简单为主。
釉里红瓷多和青花配合使用,组成青花釉里红瓷。由于烧造难度太大,因而传世器物十分罕见,目前我国国内仅存有一件标有“至元戊寅”铭款的青花釉里红瓷,可见其珍贵程度。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