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的美,在中国瓷器史上,持续了1000多年。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梅瓶诞生在唐朝。
唐 白釉梅瓶 故宫馆藏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用天生丽质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只是,唐朝的梅瓶......似乎有点太丰满了。
还有一种主流观点,梅瓶是由契丹民族的鸡腿瓶演化而来,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灰绿釉鸡腿瓶 首都博物馆藏
还有一种器型的鸡腿瓶,样子和梅瓶就更接近了——
褐釉鸡腿瓶 首都博物馆藏
契丹民族的兴起,差不多在北宋时期,晚于唐朝,所以,梅瓶应该和鸡腿瓶没什么亲戚关系。当然,也有另一派专业说法:梅瓶诞生于北宋时期。我还是宁愿相信:北宋窑工们是根据鸡腿瓶的形状,激起了某种灵感,借以改造丰满的唐朝梅瓶......全部都顺理成章了。 于是,宋朝的梅瓶瘦身成功,变女神了。
北宋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 故宫馆藏
我们比较熟悉的宋代梅瓶,应该是磁州窑出品的——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故宫馆藏
地位与磁州窑并驾齐驱的耀州窑版梅瓶,也是女神范儿十足——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契丹民族后来也开始迷恋梅瓶了,样子依然妩媚——
辽 缸瓦窑白釉剔花填黑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经过宋朝文人的定性,梅瓶的文化高度已经到位,剩下来的就是细节的改变。还有功能。 元朝人普遍豪饮,梅瓶本来就是装酒用的,于是,元朝的梅瓶似乎实用性超过了观赏。
元 内府铭白瓷釉梅瓶 首都博物馆藏
元 内府铭白瓷釉梅瓶 首都博物馆藏
梅瓶在元朝之前,是使用木塞吗?还是由于时间太长,瓶盖无法完整保存?
总之,从传世和出土的文物上看,元之后的梅瓶普遍都有一个大盖子。从观赏性上看,有破坏美之嫌。
明永乐 白釉暗花缠枝莲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类似时装界的流行风潮,今天时兴垫肩,明天却又溜肩美了。梅瓶的细节改变,也是这样,最明显的地方也在肩部。
明嘉靖 白釉暗花缠枝花卉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明永乐 青花竹桃纹带盖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明天顺 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 故宫馆藏
后来,随着国力的衰弱,明朝的梅瓶也越来越不讲究了,细节不论,整体结构似乎都出问题了:万历时期的梅瓶,似乎有些站立不稳,摇摇欲坠......
明万历 青花缠枝番莲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明万历 青花穿花龙纹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到了清朝,梅瓶的天生丽质,似乎被人工的奇技淫巧所遮盖。像今天的网红脸铺天盖地,人们再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第二种美了。
清雍正 粉青釉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清乾隆 松石绿釉梅瓶 国家博物馆藏
还有话想说——
宋、元时期,应该是梅瓶的黄金时代,尤其宋朝。甚至与宋并存的辽国和西夏,也在不约而同模仿宋人制作梅瓶。今天看来,这些梅瓶山寨版,甚至都比明、清两朝后期的器物更漂亮。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莱菔尊 国家博物馆藏
宋 黄釉黑彩竹纹瓶 故宫馆藏
金 白地黑花猴鹿纹瓶 故宫馆藏
西夏 灵武窑黑釉剔花折枝牡丹纹瓶 故宫馆藏
宋 黑釉凸线纹瓶 故宫馆藏
温馨提示:文章 来源:古玩古董收藏论坛。古玩收藏,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 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 理或撤销。
收藏,给心灵一处居所 把“闲居”留给自己 高级的人生,都是玩出来的 有趣的人不苟且 道至简,美至素。 寂 寞 是 一 种 清 福
闲 适 让 心 沉 静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与古物相伴,与美同行。 冯友兰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浮生一世拙 简单的生活,最美 读书,让生命丰盈。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