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青
AND
梅子青
说到南宋龙泉窑,就不得不提经典的两种颜色——粉青和梅子青,它们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
狭义的粉青釉指淡天青色,如天空之色明净如洗,宁静柔和的气质脱颖而出;梅子青釉色清雅而不薄,色纯而不亮丽,呈现出温润沉静的气质。
这两个出自同一时期同一窑口,外表看上去上差不多,令许多人难以分辨。对于粉青与梅子青的解读,可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壹——釉面
龙泉窑青瓷的透明薄釉与厚釉,属于两种不同类型的釉,前者为石灰釉,后者为石灰碱釉。为了追求玉质效果,宋时期龙泉窑弃用石灰釉而改用石灰碱釉,气泡细密,使青釉厚而不流。
明早期·龙泉窑青釉缠枝莲纹菱口碗
釉厚是龙泉青瓷的一个特征。龙泉青瓷用厚釉约在0.5-1毫米之间,厚釉是为了利于釉的发色,有些甚至厚达1.5毫米以上。
由于釉层特别厚,如果没有掌握好这套技术,就会出现种种缺陷。
但并不是说釉层越厚越好,釉层太厚会产生爆釉现象(爆釉的原因还有土坯未干、窑温高等),会影响美观,沦为不及格品。
粉青釉与梅子青釉对比
粉青的釉面呈乳浊状的;梅子青的釉面呈透亮状,玻化程度高。
虽然在釉面上特征有所区分,然而“梅子青”与“粉青”并非是两种不同的釉。科学测试结果表明这两种釉的化学成分相同,釉中氧化铁的含量均为1%左右。造成釉面不同的是两者釉烧的温度差和还原率差,这是后面的话题了。
贰——胎土
胎土色泽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在龙泉窑的胎土中,加入一定量的紫金土可以降低胎土的白度,使釉色深沉。紫金土的加入意味着含铁量的增加,铁元素会影响釉色的深浅。
根据硅酸盐研究所1975年的报告来看:龙泉窑胎土的含铁量五代和北宋的含铁量相比明显偏高,达2.1%-2.4%左右,黑胎的甚至高达4.5%,元代和明代的显著降低,约1.7%。
在胎土上“梅子青”含铁量较“粉青”更高,梅子青釉的胎土白中带灰,粉青釉的胎土要白一些。
青瓷诠说 · 弟窑梅子青釉玉壶春(左)小葫芦花插(右)
这报告也侧面反映着,宋至明代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的社会潮流大势。南宋时,内窑的粉青釉产品为乳浊釉青瓷之最,时下形成大众审美之风,龙泉窑亦迎合社会的选择,粉青自然就成为龙泉窑乳浊釉青瓷的理想之色,而梅子青较少。
到了元代,粉青渐渐萎缩,梅子青则大为增多。明代,粉梅淡出,翠青成了朝野人士的最爱。
叁——窑内温度
龙窑焙烧青瓷时,各个窑位的温度参差不一,火焰性质瞬息万变,烧成后的青瓷颜色千差万别。随着窑内温度的升高,釉熔融后结成玻璃状物质,这个过程就叫玻化。南宋的陶瓷工匠们通过控制烧制温度和还原气氛,使这类青釉的外观获得一种柔和淡雅,有如青玉一样的艺术效果。
梅子青釉与粉青釉在烧成温度、还原气氛有高低、强弱之别——
梅子青釉是在约1280℃的温度和强还原焰中烧成的,粉青釉则是在1230℃的温度和中等强度的还原焰中烧成的。
粉青烧成温度偏低,釉熔得不透,使釉的外表呈现一种柔和淡雅的美感,而厚厚的釉层更加强了这种效果,这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别有风格的艺术效果。
青瓷诠说 · 弟窑粉青釉盖碗
梅子青釉在强还原焰中烧成,烧成温度高,所以釉层较为透明,釉色青翠,这种釉色多见于白胎青瓷中。
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代表了龙泉青瓷釉色的最高水平,色调可同翡翠媲美。如今的龙泉青瓷,不仅是工艺品器具,它已融入社会日常生活中。
青瓷诠说 · 弟窑梅子青釉茶壶
茶桌上的龙泉青瓷盖碗,
席上的玉壶春花插,
一杯茶敬悠悠时光,
对茶具的追求,
象征着品味与思想,
也象征着对精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End
参考文献:
《中国科技技术史·陶瓷卷》第301-302页,科学出版社,1998.
《龙泉窑通鉴》牟宝蕾,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