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钧釉是指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创烧的一种仿钧窑瓷器,属低温颜色釉类。
炉钧有素炉钧和晕炉钧之分:
素炉钧色中没有红黄色斑纹,
晕炉钧色中呈有红黄色斑纹
世人以有红黄色斑点者为炉钧中之上品,可谓稀罕之至。而釉色流淌之痕即炉钧特征!清代型制的典型:抬肩、矮胖、重心在肩下,但艺人很好地处理了口足的直径比例,倒不觉得有重心不稳的失调。
炉钧釉器雍、乾年间烧制的比乾隆年以后烧制的更名贵,前者多呈水漾波纹,动感强烈;后者呈点状密集样,少些灵动。而雍正年炉钧釉中有红艳小点,乾隆则多数为青色小点。后仿炉钧釉器底部釉色多与内外壁釉色不一致,这是区分炉钧釉年代的重要特征。目前史上所见炉钧釉皆为小器,且以文房小件为多,大器鲜见!
青铜瓷瓶,厚重硕大,纹样怀古,追殷摹周,为大雅之器。乾隆仿古御作,以摹高古青铜器为大宗。清高宗搜集商周青铜礼器,据古物御制仿器,以瓷代铜,模拟青铜器形及复层纹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藉以思祖追远。瓶短颈,扁圆腹,形仿先秦青铜壶。有别于一 般扁腹壶,颈饰夔龙双耳。通体施浑炉钧釉,贴饰金蝠夔龙,间以带状纹饰,器形设计搭配独特,疑为孤品,暂无他例。瓶上既有摹古变形夔龙,两两双对,也有清代习见纹饰,如祥瑞飞蝠和如意云头,古今俱备,新而有根。仿古青铜瓷器多施紫金或茶叶抹釉,饰以描金,或加绿彩摹铜锈,但以炉钧釉地仿古青铜则甚罕见。
炉均釉创于清雍正年间,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温炉内烧成仿宋钧釉而得知其名。《南窑笔记》载;“炉均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釉中含有粉剂,故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均开细小纹片,其结晶呈色多种,深浅不一,有红,兰,紫,绿,月白等色(如同有铅器表面的反射光泽)并熔于一体。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有的弯曲,有的垂直,还有的似山岚云气与斑点交混在一起,布满器身。如同五彩缤纷的孔雀尾羽一样,整齐美丽。釉中的红色并不太艳,红中泛紫,犹如刚成熟的高粱穗色。兰釉则如水波状,雍正年间的炉均釉基本上都保持这一特征。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