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胎釉特征
1.胎体:
雍正时,瓷土选料精细,研粉、澄浆、制坯等工艺要求严格,烧秸火候适度,因而胎体坚白细润,成型规整,胎薄体轻,可与明代永乐、成化白釉瓷媲美。迎光透视,胎体莹润无暇,有的略显淡青色,明代多显红润 。大器胎体也能匀称一致,不显厚重;小件器物轻巧玲珑,如琅彩三友橄榄瓶、雉鸡牡丹碗、胭脂水釉小杯等, 胜似永乐时的半脱胎器,从里面透过器壁,依稀可见另一面的纹饰。一般为坚细白胎,也有浆胎。 仿古代名窑器的胎体,与宋器那种黑灰色颇为近似,所以被称为“铁骨大观”。仿汝器胎体为香灰色或微泛红褐色,文献中比之为“铜骨之汝”。 无款的民窑器,胎体匀细,无釉砂底也都光 滑细润。
2.釉面: 釉质莹润,表面光洁。青花器的釉面,有呈现桔皮纹意在追求宣德青花的效果;有的积釉较厚,呈云雾状,谓之“朦釉”,俗称“唾沫釉”。 釉面色调多数为纯白。青花器釉有厚薄,为白色或青白色。常见闪青的白釉,在器底与足里折角处施釉较薄,尤有玻璃质感。彩器和仿成化青花的釉面,多为粉白细釉。康熙晚期那种如嫩竹一样的硬亮青釉,在雍正的彩器中也时有所见,白釉器釉面光细下润无皱纹,似永乐甜白釉面,但迎光透视胎体呈青白色。
二.鉴定要点 :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小巧玲珑。典型器物很多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 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新颖的造型颇多,特别是一些相类的器物,外形稍加变化,适度增减,即成一种风姿娉婷的新式样,以仿古名窑器为最。
3.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显厚重。
4.釉色品种繁多,历史文默所载有五十七 种,与现有实物均能吻合。
5.釉面有桔皮纹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青花器釉面亦有平净光润的一类,色调为青白或粉白。器口仿照康熙时加涂一层白釉的器物,有粉青釉、蓝釉、天蓝釉、仿哥釉的橄榄瓶、双耳瓶、太白坛、砚、洗、炉等。
6.青花色调主要有黑蓝、浅蓝、青翠和晕散数种,用色都很深沉,无漂浮惑晕散的青花尤具伤宣德的效果,有意识地用笔重点是其独具的时代特征。
7.彩器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珐琅彩画面中所绘的人物景致,都明显缩小。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侧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民窑中的粉彩器粗细并存,大量制作,已取代清初以来五彩器的主导地位。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烧制工艺有仰烧、覆烧、支钉绕、裹足烧多种。底部有涂酱釉、蓝釉、黑釉、褐釉、黑漆等多种装饰。仿古色釉器,其足际与釉面衔接露胎处有黑色的一环线。
10.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民窑器有的瓶、杯类,足部高深外撒,足里无釉,多旋痕;马蹄折腰式盘、碗之类,不仅口面增大,器身较矮,而且足部也放宽大,端庄稳重, 为一代之典型器物。仿宣德盘类的圈足多敷为斜坡式,足脊处滚圆如“泥鳅背”状,修胎光滑洁净,偶有旋痕。瓶、盘类的砂底细腻光润。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