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是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时代,蒙古大军以其极优秀的军事制度,摧枯拉朽,一路西行,班师之日不仅带回了物资,还带回了工匠和技术。元代陶瓷的创新不是偶然的,青花、釉里红、霁蓝、枢府釉、五彩等等,以及由此衍生的品种敲开了景德镇神秘的陶瓷艺术之门,让景德镇陶瓷迅速一枝独大,引领风骚数百年。元青花的诞生让中国陶瓷措手不及。这本是个外来神,带着波斯文化的影子,神秘而醒目。幽幽的宝石蓝,让中国人看得清,想得远,还能贴得近。青花瓷器出手不凡,恢弘大气,所绘纹饰,离汉文化有远有近,有生有熟,让中国人在外来文化中倍感亲切。


元青花题材广泛,几乎无所不包,植物纹最为常见,尤其花卉,首推牡丹。1980年江西省高安市出土元青花窖藏一批,其中带盖梅瓶6件,器身与盖对应处分别书写“礼、乐、射、御、书、数”六字,极为罕见。首两件“礼”、“乐”的主题图案为缠枝牡丹,四朵四面,阴阳向背,尤其画背面牡丹极为生动。上海博物馆藏的牡丹纹大罐,画工风格一致,敦厚繁密;这类牡丹纹青花作品很多,几乎都在立件瓷器上作环绘处理,唯独在日本大阪市东洋陶瓷美术馆中有一大盘,盘心中绘有牡丹纹,画面处理优美,仍以缠枝形式出现,这类牡丹题材自唐代就备受人们喜爱,魏紫姚黄,随后的辽宋金元,牡丹的审美不分民族,骑马也好,农耕也好,都把内心对生活的向往借牡丹烘托而出,让牡丹代表富贵,成为生活中的企盼。



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章虽短,但对宋以后的社会影响巨大,尤其“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句脍炙人口,把莲花高洁的品质标榜为社会品质,因此莲花受到社会喜爱并尊重绝非偶然。
本文摘选自《紫禁城》2012年3月刊,马未都《东枝憔悴西枝荣—植物纹(下)》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