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绘陶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主要在灰色陶器上绘画创作,运用诸如红、黑、黄、白、赭等多种色彩,有的直接绘于陶器之上,有的在白色或黄色的底色上进行绘制。战国、秦汉时期是彩绘陶器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墓葬中常常出土大量彩绘陶器,如壶、豆、盘、尊和鼎等,色彩缤纷,纹饰繁复,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汉代彩绘陶方壶的口部与足底皆为方形,四角攒尖方盖,壶身两侧各有一铺耳,整体造型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彩绘以黑、红彩为主色调,颈与腹部皆绘流云纹,并以菱格纹条带相间。
这件方壶在形状和彩绘装饰的设计上,都模仿了同时期的漆质方壶风格。这类彩绘陶器多见于战国与西汉时期的墓葬发掘中,可能是专用于殉葬的明器。
汉代彩绘陶方壶制作步骤主要包括手拉坯、模制和手绘三个环节。由于彩绘后不再进行烧制,因此与在陶坯上画彩、彩料和坯体压磨在一起、经高温焙烧而成的彩陶不同,彩绘陶的饰纹色彩牢固性较差,花纹受潮或经水容易脱落,这也使得出土的大量彩绘陶器的色彩纹饰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

汉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厚葬之风盛行,墓葬中的美术装饰画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构成了具有独立寓意的画面。彩绘陶方壶作为随葬品之一,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祭祀祈福的寓意。
同时,汉代彩绘陶器的发展也受到了青铜器、漆器等高级物品的影响,由于北方气温不宜漆器的保存,简易的陶器逐渐代替了这些高级物品,成为人们放置在墓葬里的重要陪葬品。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