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公元1368一1398年),在位三十一年。任何一个王朝的更替,只能说明是政治上的变化,作为陶瓷风格还应有一个过渡时期。从南京发现的洪武青花瓷实物来看,洪武青花与元代青花之间,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古玩古董鉴定交易微信(ID:guwansh或I5ooo36644o)}
例如,南京发现洪武时期的沐英墓。沐英为朱元璋的养子,是明初重要的功臣。沐英(公元1349一1392)墓中出土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大梅瓶”。从这件梅花瓶的胎釉、造型、纹饰乃至青花发色,它都具备元代至正型青花典型特征。笔者认为此件是元代青花瓷,明初葬品,但有人认为它是洪武年间烧造的。可见,鉴定过渡时期的瓷器,还濡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洪武初期的瓷器{古玩古董鉴定交易微信(ID:guwansh或I5ooo36644o)}不能孤立地从墓葬年代去考虑,因为墓葬品很多是以元代传世器陪葬。所以要全面综合的注意以下两点:
1,洪武瓷器正处于元、明两代交替时期,故在断代时不仅要注意元代特征,还要找出明代特有的风格;
2,上溯不仅要联系元末瓷器的特点,下限还要兼顾与永乐朝瓷器的不同,承上启下地全面细致的分析,才能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洪武青花瓷的特征1、造型:器物的胎骨不如元瓷浑厚,但与永乐、宣德青花相比仍较敦厚,个别单薄。民窑则更为笨重。碗、盘口沿为唇口、外撇,盘多硬折腰,大足径。
2、胎体与底足:质地比元代密致。洪武底足有多种形式,常见有圆涡形厚底足、高足、里壁斜式外倾斜式圈足等。但此时期在碗类的器物上出现了足底平切的新特点,这种器足的处理方法,为以后永乐、宣德瓷器所继承。
3、胎釉:釉面呈青白色。胎色米灰色,个别米黄色,官窑瓷比较洁白细腻。一般底足刷有白釉浆,薄处泛黄,厚处呈乳白或青色,光泽感不强。
4、青花料:洪武时期用国产青花料较多,少部分是元代留下的进口青花料。因此,洪武青花发色多灰暗,少数为黑褐色,这是由于底釉厚浊泛青所致。
5、图案纹饰:一笔点划法较多,如“福”字,起笔色深,收笔色淡。特别是民窑青花瓷纹饰,继承中国书法与绘画的传统,创造了明代早期的“一笔点划”,除文字外,以描写自然为主,朴实无华。
在纹饰布局上疏朗有致。改变了元代青花纹饰层次太多,纹样繁缛的风格。明代洪武开始改变了元代花纹满,倾向多留白边,图案简练,流行在器物碗盘内心作主题图案。
官窑图案花纹也较元青花为简,以花草纹为主,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除花卉纹外,以云龙纹为稍多。青花龙纹出现五爪,五个爪尖连成一个圆形线圈,云纹呈风带如意形,有的是礼花形,已不见元代的蝌蚪形。仰覆莲纹的莲瓣之间不分开借用边线,瓣内不填色。莲花叶变形,不见规矩葫芦形。牡丹花的叶细长而不规则。
洪武与元代流云画法各异:洪武青花有一种承袭元制的器内阳纹印花,器外青花装饰的方法。明洪武官窑外青花内压印双云龙盘,浅砂底具细密螺旋纹挖足残根,底面分布赭红色斑状“窑红”,圈足内壁离心方向旋成斜面,其纵断面和底面成钝角。内外壁各饰双云龙,内压印凸花,外青花描绘,盘心为青花流云三朵,云脚走势顺时针作品字式排列。这种品字型排列,是明代流云画法的一大特征。它一直延用到明代正德年间,到了嘉庆、万历时才发生较大的变化。
至于青花所绘折枝或缠枝莲叶纹,大都呈螺丝状,而元代常见的缠枝莲叶纹却是葫芦形;此外元代的叶形较大,为大花大叶,洪武时期为小叶小花。
器物口沿或圈足的边饰,元代和明代常见回字纹。二者的区别:元代的回纹屈折的方向一致,洪武时期回纹为一正一反相连而成对。水乐以后的回纹基本继承了洪武的形式,也是一正一反相连接,这种回字纹的区别,成为鉴别元代瓷和明代瓷的一个重要标准。
6、款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官窑或民窑青花瓷洪武款。传世有“大明洪武年制”款,系明万历仿制教。至于《华瓷》图录上有一件落“洪武年造”款的青花花卉罐纯系赝品。
目前只有一件“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具有铭文的青白瓷印花罐。
二、有关建文时期的瓷器建文(公元1399一1402)在位四年,为时很短,由于南北连年对峙,政权不稳,致使瓷业生产受影响,截止今日,尚未发现具有建文款识的传世遗物,也未发现建文纪年的墓葬品出土。所以,人们有时将建文朝一并算在洪武年内,将洪武朝算为三十五年。至于这个时期的瓷器风格特点是与洪武朝一样,还是具有新的烧造面貌,这些都需要新的探讨,目前仍属历史空白。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