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文章山斗款瓷器的前世今生

文章山斗款瓷器主要流行于康熙时期 ,在瓷器发展的长河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文章山斗” 一词,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意思是文章为人所宗仰,后用 “文章山斗” 来赞誉某人的文学造诣高深,其作品如同泰山北斗般被人尊崇。将这样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用于瓷器款识,本身就赋予了瓷器别样的文化韵味。
在康熙时期,瓷器烧造技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此时的景德镇官窑和民窑都极为兴盛,官窑精益求精,民窑则百花齐放。康熙早期,瓷器基本上都不书 “官窑款”,而是用各种斋堂名款和各种花押图记代替,原因是 “康熙不尚尊号”。《浮梁县志》记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阳城人,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 浮梁即现景德镇,为明、清官窑之地,似乎是为怕瓷器损坏而对皇帝不敬,因而不让写帝号 “官窑款” 。但实际上康熙二十年后已经开始写 “官窑款”,然而代表康熙青花最高水平的琢器还是很少书写 “官窑款”,在这一背景下,像 “文章山斗” 款瓷器等就成为了特殊的存在,虽然不是标准的官窑款识,却有不少精品瓷器带有此款,其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足以媲美官窑瓷,甚至被很多人视为官窑瓷。这些瓷器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承载着康熙时期瓷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深厚文化内涵。
市场洞察:价格背后的价值逻辑

文章山斗款瓷器的价格因多种因素而呈现出较大差异,在艺术品市场中,其价格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甚至更高都有。以康熙时期的文章山斗款青花笔筒为例,在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中,曾有一只估价在 70000 - 900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50 - 60 万元左右 。这只笔筒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估价,主要原因在于其年代久远,是康熙时期瓷器的典型代表,且保存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破损和瑕疵。其青花发色鲜艳,绘画工艺精湛,所绘图案人物栩栩如生,线条流畅,展现出了康熙时期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
而在一些古玩交易市场或小型拍卖会上,也能见到价格相对较低的文章山斗款瓷器。比如一只龙泉青瓷的文章山斗款笔筒,在 7788 收藏网上标价仅 2980 元 。这只笔筒价格较低,可能是因为其年代难以确定,且品相为 5 品以下,有一定的磨损或瑕疵,在工艺上也可能相对普通,没有特别突出的亮点。
从年代因素来看,康熙时期的文章山斗款瓷器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高超的制瓷工艺,往往价格较高。康熙一朝,国力强盛,文化艺术繁荣,瓷器制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纹饰,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相比之下,若是年代不确定或者为后世仿造的文章山斗款瓷器,价格就会大打折扣。后世仿造的瓷器,虽然可能在外形上模仿得较为相似,但在胎质、釉色、绘画风格等细节方面,往往难以达到康熙时期的水准。
工艺也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制作工艺复杂、绘画精细、色彩鲜艳的文章山斗款瓷器,价格自然更高。像采用了釉下三彩等复杂工艺的瓷器,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若保存完好,市场价格通常不菲。在一次拍卖中,清康熙釉下三彩 “风云际会” 图笔筒,款识为 “文章山斗” 楷书款,其估价达到了 180,000 - 300,000 元,其复杂的釉下三彩工艺以及精美的画面表现,是其价格高昂的重要原因。而一些工艺简单、纹饰普通的瓷器,价格则相对亲民。
保存状况对价格的影响也十分显著。保存完好,无裂纹、破损、釉面剥落等问题的瓷器,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其原有的艺术魅力,价格也会较高。而有明显瑕疵的瓷器,其价值会受到严重影响。比如一只原本可能价值较高的文章山斗款瓷盘,若盘边有磕损,其价格可能会降低数成甚至更多。文章山斗款瓷器鉴定交易咨询下图 珠山老师。
火眼金睛:鉴定的核心秘诀

(一)胎质之辨:探寻胎骨的秘密
康熙时期文章山斗款瓷器的胎质有着独特的特征。这一时期,制瓷工艺在原料选取和加工上极为讲究。胎土经过精细淘洗,杂质被最大限度地去除,使得胎质纯净细腻,如同糯米粉般细白,有 “糯米胎” 的美誉。以康熙青花笔筒为例,将其拿起,用手触摸胎体,能感受到其质地的坚实细密,轻轻敲击,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是因为胎体的密度大,结构紧密 。而仿品的胎质往往难以达到这种程度,可能会出现质地粗糙、气孔较多的情况,敲击时声音沉闷。
从胎体的厚度和重量来看,康熙早期的瓷器胎体相对厚重,这与当时的制瓷工艺和审美观念有关。随着工艺的发展,中期胎体逐渐变得薄厚适中,到了晚期则相对薄轻。比如康熙早期的文章山斗款瓷盘,胎体较厚,拿在手中有明显的厚重感;而晚期的同类瓷盘,胎体则轻薄许多,但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质感。在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胎体的厚度、重量以及质地等多方面因素,避免被单一特征所误导。
(二)釉色之鉴:解读釉面的语言
釉色是鉴定文章山斗款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康熙时期的釉料配制纯净,釉面和胎体紧密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质感。早期釉面肥润,多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的现象,部分器物口部还会刷一层酱釉。像康熙早期的文章山斗款青花罐,其釉面的青白色调自然,缩釉和小棕眼分布均匀,口部的酱釉色泽古朴。
中期是康熙瓷器釉色的巅峰时期,釉面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更加紧密。以康熙中期的文章山斗款青花瓶为例,其釉面宛如镜面,光滑细腻,能清晰地映照出周围的景物,且釉色纯净,没有杂质。在鉴定时,要注意观察釉面的光泽度、平整度以及是否有气泡等细节。如果釉面光泽过于刺眼,可能是经过化学处理的仿品;若釉面有明显的气泡,且大小不一、分布杂乱,也可能是现代仿造品。
从青花发色来看,康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多数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而中期青花精品瓷器使用云南省的 “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含锰量偏高,色彩稳定,颜色鲜艳,本色灰中偏蓝,层次感较强,与石子青按一定比例混合,瓷器上青花可出现墨分五色,甚至七色,层次感明显;当与浙料按比例相混合,会产生像宝石一样的效果,就是俗称的 “翠毛蓝”。康熙中期青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沉稳,色调较深,有的泛晕散,与雍正时期青花发色相类似。例如康熙中期的文章山斗款青花山水纹笔筒,其青花发色鲜蓝青翠,山水图案的层次感丰富,仿佛一幅立体的水墨画;而晚期的同类笔筒,青花发色则相对沉稳,色调稍深。
(三)纹饰之察:品味纹饰的故事
康熙时期文章山斗款瓷器的纹饰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题材上看,包括山水、人物、花鸟、龙凤等。这些纹饰大多取材于生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
山水纹饰多仿宋、元、明以来的传统技法,以四季风光和远山近水为题,有的还加绘人物,如读书、下棋、观瀑、野外漫游、待渡、泛舟、访友等。山水多采用斧劈皴和披麻皴等技法,并以山水法作出幽静清新、浓淡相宜的渲染,表现出山水立体感。如康熙时期的文章山斗款青花山水纹瓶,瓶身绘有山水图案,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树木葱茏,山间云雾缭绕,河流蜿蜒而过,运用斧劈皴技法表现出山石的坚硬质感,色彩浓淡相宜,营造出深远的意境。
人物绘画题材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杨家将》等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文王访贤、木兰从军、周处斩蛟、加官进爵、指日高升、竹林七贤、点石成金、苏东坡游赤壁等等。康熙人物画法有独特的特征,人物画法飘逸,栩栩如生,男子含胸凸腹;眼睛画法,无论男女,多以线条体现,所谓 “有眼无珠”;手指画法,均纤然如竹笋,仕女、男子都如此;孩童的头部,后脑凸出夸张,大头孩子,淘气可爱,重男轻女,无女孩出现。例如康熙时期的文章山斗款青花人物纹笔筒,笔筒上绘制的人物形象生动,姿态各异,人物的服饰、表情等细节都刻画得十分精细,符合康熙时期人物绘画的特点。
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纹饰的绘画风格、线条流畅度以及色彩搭配等。真品的纹饰绘画工艺精湛,线条流畅自然,色彩搭配协调;而仿品的纹饰可能会出现线条生硬、色彩过于艳丽或暗淡等问题。同时,还要了解不同时期纹饰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以便准确判断瓷器的年代和真伪。
(四)款识之析:破解款识的密码
文章山斗款识作为瓷器的重要标识,具有独特的特点。康熙时期的 “文章山斗” 款识多为楷书,字体工整,结构严谨。从字体上看,笔画粗细均匀,起笔和收笔都有明显的顿挫,富有力度感。例如 “文” 字的点画,饱满圆润,位置恰到好处;“章” 字的笔画转折处,干净利落,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款识的写法也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文章山斗” 四字双行楷书款较为常见,字体排列整齐,间距适中。在鉴定时,要注意观察款识的字体是否符合康熙时期的书法风格,是否有仿写、描摹的痕迹。如果字体的笔画不自然,粗细不一,或者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不协调,就可能是仿品。
款识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讲究。通常会出现在器物的底部、腹部或肩部等显眼位置。比如康熙时期的文章山斗款青花笔筒,款识多位于底部中心,字体清晰,与器物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如果款识的位置过于随意,或者与器物的造型、纹饰不搭配,也可能是仿品。此外,还要注意款识的颜色和材质,康熙时期的款识多为青花书写,颜色鲜艳,深沉于透明釉之下,如同写于胎骨之上;而仿品的款识颜色可能会过于鲜艳或暗淡,材质也可能与真品不同。
收藏指南:投资与保护的智慧

收藏文章山斗款瓷器,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收藏的价值和安全性。首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至关重要。建议选择信誉良好的拍卖行、古董商或专业的瓷器交易平台 。在纽约佳士得、苏富比等国际知名拍卖行,经常会有高品质的文章山斗款瓷器上拍,这些拍卖行有专业的鉴定团队和严格的审核流程,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瓷器的真伪和品质。而一些知名的古董商,如北京琉璃厂的某些老字号,凭借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良好的口碑,也能为收藏者提供相对可靠的瓷器来源。在选择交易平台时,要注意其资质和信誉,避免陷入一些非法或欺诈性的交易。
在收藏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瓷器的背景信息,包括其年代、产地、制作工艺、传承历史等。可以通过查阅专业的瓷器研究书籍、参观博物馆展览、咨询瓷器专家等方式来积累知识。比如,阅读耿宝昌先生的《明清瓷器鉴定》等专业书籍,能深入了解瓷器的鉴定要点和历史背景;参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能近距离欣赏到真品瓷器的神韵和细节,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要保持理性投资的心态,不要盲目跟风或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瓷器收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不能仅仅根据市场热点或他人的推荐就盲目购买。
瓷器的保存环境对其价值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山斗款瓷器应放置在恒温、恒湿、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温度最好控制在 20℃ - 25℃,相对湿度保持在 40% - 60%。避免将瓷器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阳光中的紫外线会使瓷器的釉色和纹饰褪色。也要防止灰尘、污渍等对瓷器的侵蚀,定期清洁收藏环境,可用柔软的湿布轻轻擦拭瓷器表面,但要避免使用化学清洁剂,以免损伤瓷器。在展览、运输等过程中,要对瓷器进行物理防护,防止碰撞、摔落等伤害。可以使用定制的包装盒,内部填充海绵、泡沫等缓冲材料,确保瓷器在移动过程中的安全。
结语:传承与展望

文章山斗款瓷器作为康熙时期瓷器中的独特代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其独特的款识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制瓷工艺的完美结合。在市场上,不同品质的文章山斗款瓷器价格差异较大,这既反映了其稀缺性和工艺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文章山斗款瓷器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市场上的仿品层出不穷,给收藏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影响了真品的市场价值和声誉。另一方面,由于瓷器本身的脆弱性,保存和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许多珍贵的文章山斗款瓷器可能因为保存不当或自然损坏而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因此,保护和传承文章山斗款瓷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加强对瓷器鉴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收藏者和市场从业人员的鉴定水平,减少仿品对市场的干扰。同时,要加大对瓷器保护的投入,改善保存环境,采用先进的保护技术,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
展望未来,对文章山斗款瓷器的研究和探索仍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方面,挖掘更多的价值和信息。也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展览展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文章山斗款瓷器,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保护意识。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文章山斗款瓷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