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北京 吴冠中 上海 专访 书画 黄金时代
 
  主页 > 瓷器陶艺 >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征与鉴赏断代之法

时间:2025-03-20 12:23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一、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宋官窑瓷器,分为北宋与南宋,在历史文献中多有记载,据《负睻杂录》、《垣斋笔衡》等古籍记载,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公元1111-1125年),宫廷于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设立官窑,专为皇室烧造御用瓷器,名曰“官窑”。开启了宋官窑瓷器的辉煌篇章。而南宋时期(1127-1279年),由于北方的战乱,政治中心的南移,许多工匠南迁,杭州的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成为了新的官窑代表,继续传承并发扬了宋官窑瓷器的精湛技艺。

二、产地与窑口分类

北宋官窑设于今河南开封,南宋则迁往浙江杭州,继续为皇室烧造御用瓷器。

1.北宋官窑:尽管至今尚未发现确切的北宋官窑遗址,但学者们普遍认为其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且与汝窑有深厚的渊源。北宋官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釉色与胎质,成为了后世竞相模仿的对象。

北宋官窑三足鼎

2. 南宋官窑:主要分布于杭州的修内司与郊坛下两地。这两处官窑在继承北宋官窑技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宋官窑瓷器风格。

南宋官窑与北宋官窑在器型和釉色等方面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南宋官窑器型更为丰富多样,釉色也更加温润如玉;北宋官窑则更注重釉面的开片和蟹爪纹等特征。此外,南宋官窑还生产了更多的日用瓷器及娱乐用瓷。

三、胎质特征

宋官窑瓷器的胎质坚硬细密,胎色多样,包括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等。胎骨有厚薄两种,厚者可达5毫米左右,薄者约3毫米左右。以适应不同的器型与功能需求,展现了高超的成型技艺。

四、底足特征

宋官窑瓷器的底足特征多样,常见的有满釉支钉和底足露胎垫烧两种技法。满釉支钉烧制的瓷器底部会留有支钉痕,支钉数通常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底足露胎垫烧的瓷器,其底足修饰简约,通常无过多装饰,仅以釉层包裹,底足露胎处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这是宋代官窑瓷器的独特之处。。

北宋官窑多采用支钉垫烧,底部留有点状支钉痕,痕迹规整。南宋官窑则因胎质含铁量高,烧成后底足无釉处呈铁褐色,即“铁足”,同时口沿薄釉处透出胎色略紫,称“紫口”。

此外,底部常会有款识,用以标示制作瓷器的窑口和年代,款识通常以篆书或楷书的形式出现,且较为规整清晰,但也有的无款识。

北宋

南宋

五、器形特征

宋官窑瓷器的器型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器型包括笔筒、笔洗、水盂、水注等文房用品,以及瓶、尊、鼎、炉、觚、簋等祭祀用具。南宋官窑还生产碗、碟、洗、罐、棋等日用瓷器及娱乐用瓷。整体造型具有宋代瓷器的典雅风格。

六、釉面釉水及开片特征

宋官窑瓷器的釉层有厚薄两种,薄者小于3毫米,厚者大于3毫米,但都比哥窑瓷和汝窑瓷厚。釉质莹润如玉,分为失透润泽型、失透晶莹型和莹润型三种。釉面多有开片,分大开片、小开片及冰裂片、百圾碎片等多种。开片纹路多变且富有层次感,既有大开片也有小开片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南宋官窑

七、釉色分类

宋官窑瓷器的釉色,主要包括粉青、虾青、米黄、蜜腊黄、翠绿、月白、天青等多种颜色。其中,粉青、米黄、蜜腊黄、翠绿、天青等色最为引人。粉青釉色清新淡雅如春水初涨;米黄釉色温润如玉似秋月当空;翠绿釉色鲜艳夺目如翡翠般璀璨;月白釉色则洁白无瑕如皓月当空;天青釉色尤为珍贵,被誉为“雨过天青”之色。这些釉色纯正且温润如玉,是宋官窑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八、烧造工艺

宋官窑瓷器的烧造工艺极为复杂且精湛。从原料的选取到成型、施釉、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严格的把控与精细的操作。其中支钉支烧与垫饼支烧是宋官窑瓷器常见的烧制方式之一,支钉支烧的器物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多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垫饼支烧则使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

九、南宋官窑与北宋官窑的区别

9.1 、釉色和纹饰

北宋官窑的釉面玉质感强,而南宋官窑釉面玻璃质感强。北宋官窑瓷器釉面的鱼鳞纹开片特征(这是由于窑温控制不同所造成的,反观南宋官窑瓷器,几乎看不到这种开片现象。开片特征的不同也是鉴别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瓷器的一个重要依据。

北宋官窑:釉色以青瓷为主,釉面晶莹剔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北宋官窑的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北宋官窑的釉色更靠近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

南宋官窑:釉色也有青瓷,但釉面乳浊,多开片,称为“蟹爪纹”。釉色包括粉青(南宋官窑的釉色则以粉青为主)、淡青、灰青、月白、米黄等。南宋官窑的瓷胎比北宋官窑的瓷胎薄,质地细腻,胎骨中含铁分较多,颜色为黑色或灰黑色。

9.2、器型和特征

北宋官窑:器型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胎体显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质莹润温雅,尤以釉面开大裂纹片著称,底有文钉烧痕,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北宋官窑的制作更加严谨,器型更规正大气,神韵更足,很少出现歪斜现象。

南宋官窑:器型除碗、盘、碟、洗等日用器皿外,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的尊、鼎、炉、觚等陈设瓷和祭祀用礼器。南宋官窑的瓷胎比北宋官窑的瓷胎薄,质地细腻,胎骨中含铁分较多,颜色为黑色或灰黑色,有“紫口铁足”的特征。

南宋官窑的器型则更多样化,不仅限于礼器,还包括了许多日常用品。在规整度方面,南宋官窑的瓷器可能在尺寸上更大,但精致程度不及北宋官窑。

9.3、制作工艺

北宋官窑:采用的是“官监民烧”的方式,即由官方监督,民间烧造。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

南宋官窑:则是在景德镇设立御器厂,也称景德镇御窑厂,特派厂官,经费出自当地,编役人夫,设窑达五十几座,专门烧造御器即贡器。清代与明代不同,采用的是“官搭民烧”的折中办法。

9.5. 胎土的选择

北宋官窑:使用的是河南地质的胎土,类似于香灰胎质,因此没有紫口,底足也没有铁足。

南宋官窑:使用了不同的胎土,具体来说,南宋官窑的胎土含有较高的铁量,因此在烧制过程中,胎骨的颜色会呈现出黑色、灰黑色或紫黑色等,这种胎土被称为紫金土胎。由于胎土的不同,南宋官窑的瓷器在烧制后会有紫口铁足的现象,这是南宋官窑的一个重要特征。

9.6、窑温控制

北宋官窑:制作工艺中,为了达到特定的釉质效果和釉色效果,窑烧温度较低,这导致了胎釉结合度降低,长期受土蚀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脱釉剥釉和裂釉鼓釉现象。

南宋官窑:烧制温度则高于北宋官窑,胎釉结合度较好,因此在地下埋藏再长时间也不容易出现脱釉裂釉鼓釉现象。这种窑温控制的差异不仅影响了瓷器的外观效果,也体现了不同朝代对瓷器制作工艺的不同要求。

9.7、开片特征

开片特征的不同也是鉴别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瓷器的一个重要依据。

北宋官窑:开片有许多种,其中一种突出的特征是鱼鳞纹开片,这是由于窑温控制不同所造成的。

南宋官窑:几乎看不到这种开片现象。

十、元代、明代、清代的仿官窑制品特征

元代、明代、清代均有大量仿制宋官窑瓷器的作品出现。这些仿品在釉色、釉质、开片等方面往往追求与宋官窑瓷器相近的效果但往往难以达到其神韵与精髓。元代仿品釉色较为单一且不够温润;明代仿品则多注重工艺细节但缺乏宋官窑瓷器的那种古朴韵味,往往釉层较薄且开片纹路不够自然;清代仿品则更为精细,但往往因过分追求形似而忽略了神似,使得整体风格偏于华丽而非宋官窑瓷器的内敛与含蓄,缺乏宋官窑瓷器的古朴韵味。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瓷器鉴别千百篇,无非就四点 下一篇:历史上生产瓷器的窑口有那些
   
  特别推荐
历史上生产瓷器的窑口有那些
宋代官窑瓷器的特征与鉴赏断代之法
瓷器鉴别千百篇,无非就四点
辽三彩瓷器真品特征和价格
7501毛瓷鉴定方法!真假如何区分
钧瓷窑变釉出戟尊:宋代瓷器的瑰宝
定窑黒釉斗笠碗图片赏析
茶叶末釉竹节长颈瓶图片赏析
瓷上丹青:王少维浅绛彩瓷板画价格探秘
俞子明与浅绛彩瓷器和瓷板画价格和鉴定方法技
 
  本月热点
活瓷杯的功效与作用
五毒是什么?故宫博物院收藏万历
明万历青花瓷底部特征
浅谈宋瓷中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
舞动汉风—徐州驮篮山汉墓的乐舞
清代民窑瓷器常见的几种款识图片
大清同治年制官窑瓷器底款真品图
瓷器鉴定秘诀之一-瓷器上的蛤蜊
民国仿郎窑红底足特征
康熙时期的粉彩瓷器大赏,看看你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