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吴冠中 上海 书画 专访 北京 收藏
 
  主页 > 瓷器陶艺 >
 

宋代哥窑瓷器真品主要特征和鉴定方法

时间:2025-04-15 09:58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哥窑这种瓷器,相比大家都有所耳闻。它和钧瓷、汝窑、定窑、官窑并成为北宋的五大名窑,同时它也是中国最具盛名的瓷器之一。但也就是这种著名的宋朝瓷器,其实它却是一个十分神秘的瓷器品类。

哥窑葵瓣洗宋代哥窑瓷器真品主要特征和鉴定方法

哥窑的神秘首先在于历史上对它的记载普遍语焉不详,而且众说纷纭。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对哥窑的最早记载是元朝的孔克齐所写,他在自己所撰写的《静斋至正直记》记载的哥窑被称为“哥哥窑”。而明朝嘉靖时期陆深所撰的《春风堂随笔》,又提到了“龙泉哥窑”。

哥窑葵形洗

哥窑葵形洗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哥窑月白釉水盛

同为嘉靖年间文人写作的《浙江通志》,则在《地理志》中提到了“哥窑”和“弟窑”的说法,另外一位嘉靖年间的文人郎瑛则在《七修虚稿》中则提到了兄弟两人分别在龙泉拥有两个洞窑,并分别制作瓷器的传说。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哥窑相关的三个概念:哥哥窑、哥窑和龙泉哥窑,这三种称呼指代的是否都是哥窑,专家们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哥窑葵口盘

哥窑的神秘还在于迄今尚未发现传世哥窑的窑址、墓葬和窖藏。虽然专家已经在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查田镇溪口村和小梅镇中心部分出土了一些黑胎青瓷,但这些青瓷在胎釉、胎质、胎色、釉色、釉质以及釉面开片等方面和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地收藏的传世哥窑存在明显差别,因此他们都不是这些传世哥窑的窑址。

哥窑灰青釉葵花式三足洗

哥窑还很珍贵,但现在新仿的哥窑瓷器,基本上已经破解了古代哥窑的烧制密码,所以有非常强的杀伤力。最近有很多热衷于宋瓷哥窑收藏的藏友咨询到我怎样鉴别真伪哥窑,由于本身对哥窑的喜爱,本人曾与业界多位教授实践探讨过关于哥窑鉴定中的问题,特作此文,下面分享几点自身常用的一些鉴定技巧。

哥窑米灰釉方杯

1:金丝铁血

哥釉瓷的重要特征是釉面开片,这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地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宋代哥釉瓷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深或者细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术语叫作“冰裂纹”,俗称“金丝铁线”。哥窑瓷土脉微紫,质薄,有油灰色、米色、粉青色三种瓷釉彩,表面满裂纹。

2:紫口铁足

因为土质含铁量较高,烧胚时发生还原,瓷器胚呈紫黑铁色,瓷器没有涂釉的底部显现瓷胚本来的铁色,叫“铁足”,而釉彩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称“紫口铁足”。一般来说,大器小开片者和小器大开片者颇为珍贵。由于哥釉瓷细致、精美,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

古玩行是一个充满传奇的行业。一面铜镜,照一段颠沛岁月;一块美玉,锁一段啼笑姻缘:一张书法,抒一场人生感慨:卜堆瓷片,寄一则奋进箴言;一张条案,诉几多人生无奈;两枚大钱,讲一桩捡漏奇谈。得一只犀角杯,三生有幸;丢一只黄釉盘,错失百万。拍案叫绝,是一段笑谈,挥手抹去,是一曲辛酸。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惊喜与失落,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欢呼与嗟叹。

收藏比权力更容易让人得到真正满足。权力带来恭维式的尊重,很显然,权力者并未得到对方真正的心服和尊重,对方只是为利益迫不得已,甚至对方在心里压根看不起权力者,双方只是一种短暂的交易。

3:攒珠聚球

就是哥窑最主要、最奇妙、最令人称道、又最被人忽视的特征,即所谓“攒珠聚球”。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早已说过,“如官、哥釉泡之密似攒珠,……这些都是不易仿作的特征,可以当作划分时代的一条线索。”显然,“攒珠”指的是哥窑器中之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物的内壁和外壁或内身和外身上。但孙老说得比较笼统,实际上真正哥窑的釉内气泡不仅仅只是“攒珠”,还显现出一种比“攒珠”稍大一点的“聚球”。

4:釉色

哥窑属青瓷系列,釉色为青釉,浓淡不一,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等色,因窑变作用,釉色多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泽,非人为主观意志所为。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少花纹,无年款。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黄、浅灰等。釉面不光洁,但有一层如酥油之光,釉质较深浊不清透,釉层厚薄不匀,蘸釉立烧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达4毫米。其烧造方法为裹足支钉烧或圈足垫饼烧,后者可明显见到所垫圆饼烧造的痕迹。

在许多介绍哥窑的著作中却很少提到这个“攒珠”且“聚球”的特征。而这个特征又是历来仿哥器无法做到的,著名的雍乾时期最能乱真的仿哥制品,能做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却无法做到“攒珠聚球”。它是当之无愧的划分真假宋代古哥窑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钧瓷什么颜色最稀少 下一篇: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定方法和真品特征
   
  特别推荐
宋代湖田窑瓷器鉴定方法和真品特征
宋代哥窑瓷器真品主要特征和鉴定方法
钧瓷什么颜色最稀少
瓷器里的绝美中国色
中国古陶瓷瓶罐器型大全
瓷器造假的5大陷阱,你知道吗?教你几招鉴定
当生命有了裂缝——瓷器开片那些事儿
识别瓷器底足25个方法
如何判断釉上彩还是釉下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的
小康光绪时期瓷器如何区分年代真假
 
  本月热点
活瓷杯的功效与作用
五毒是什么?故宫博物院收藏万历
明万历青花瓷底部特征
浅谈宋瓷中的龙泉窑与景德镇窑
舞动汉风—徐州驮篮山汉墓的乐舞
清代民窑瓷器常见的几种款识图片
大清同治年制官窑瓷器底款真品图
瓷器鉴定秘诀之一-瓷器上的蛤蜊
民国仿郎窑红底足特征
康熙时期的粉彩瓷器大赏,看看你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