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瓶盖儿哥"七年收藏上万款瓶盖儿、齐齐哈尔市民28年收藏百件灭火器、80后小伙收藏近百多个兵人、86岁老人20年收藏百块奇石……厉害了我的哥!这些收藏狂人就在我们身边,小编带你走进神奇的收藏世界。
冰城"瓶盖儿哥"七年收藏上万款瓶盖儿
在全国数百位资深瓶盖儿藏友组建的“盖帮”里,32岁的冰城小伙儿孙杨凭借丰富的藏品位列“国内三强”。7年来,孙杨搜罗了上万款国内外不同年代的啤酒、饮料瓶盖儿,其中国内啤酒瓶盖4500款,国外瓶盖4000多款,饮料瓶盖2000多款。
瓶盖儿藏友一般与啤酒颇有渊源,不少是酒友或者酒厂职工,但孙杨加入“盖帮”纯属偶然,他平时滴酒不沾,一喝酒就过敏。2010年秋天,孙杨网购时被一张照片吸引了,几十种花花绿绿的瓶盖儿排列在一起,看着挺漂亮,他跟卖家一聊,没想到对方竟然是国内顶尖的瓶盖儿收藏者,顺道给他“科普”了不少瓶盖儿知识。
在收藏圈里,金属材质、四周带有齿状的瓶盖儿俗称“皇冠盖儿”,有流通和非流通之分,上面带喷码的叫流通盖儿,非流通的一般是指未被使用过的“厂盖儿”,不过究竟哪个更有收藏价值,大家一直争论不休。收集瓶盖儿其实挺练眼神儿,方寸之间的细微变化,往往难逃藏友们的“法眼”,孙杨笑着解释,“有的瓶盖儿乍一看长得差不多,但其实仔细端详,不同时期的瓶盖儿颜色、字体、胶垫都不太一样。”
孙杨告诉记者,他的第一批瓶盖儿“成本”颇高。为了攒盖儿,他从各大超市买了20多种啤酒,自己不喝酒扔了又怕浪费,于是邀请朋友来家里连吃带喝。孙杨经常周末开车去找盖儿。其实这活儿挺考验逻辑推理能力,他认真研究过瓶盖儿最可能出没的地方,翻过香坊的废铁处理厂,去过道外大型废品收购站和拆迁工地。有些地方地图上搜不到,他就跟收废品的人打听。他甚至还跟一位五常藏友去过阿城的一家制瓶公司,俩人戴着手套,拿着小耙子,满头大汗地在瓶盖堆里扒拉了好几个小时收获颇丰。7年来,孙杨去过佳木斯、七台河、大兴安岭、黑河等13个地市,还跑过30多个县,到荒废已久的啤酒厂房里“寻宝”,徒手从排水沟里扒拉出不少稀罕的老盖儿。黑龙江、河北、安徽、江西……如今,孙杨的档案柜里,整整齐齐地摆着19本瓶盖儿专用收藏册,主要按啤酒产地归档,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省份,藏品多达4500多款,仅“哈啤”瓶盖儿就有160多款。
“可能在别人看来,送几个瓶盖儿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每一个都是厚重的礼物。”孙杨感激地说。
唱片收藏达人:高价收来"缝纫机"竟是留声机"鼻祖"
65岁的冰城市民衣军收藏老唱片、留声机三十几年,他个人经历和藏品屡见报端,但他最看重和最迫切希望挖掘的,还是那些“老古董”背后的历史。
上个世纪初的歌剧、钢琴曲、交响乐,二三十年代的“金曲”,七十年代的样板戏……在衣军眼里,他收藏的1.8万张老唱片,每一张都藏着一段时代痕迹。把这些痕迹连在一起,折射的就是一个时代、一座城市的历史。所以,喜爱音乐喜爱收藏的他,更希望通过这笔“特殊财富”讲述出一段段冰城往事。
这张老唱片很特别,图案是直接融入唱片里的。
衣军展示自己收藏的蜡筒和蜡筒留声机。
衣军收藏的老唱片大小、材质、薄厚都不同。
“1991年,我出差时顺便到天津古玩市场淘货,在一堆旧物中发现了这个蜡筒留声机,但是当时我和老板都不知道它是何物。我看到上面有‘1884年’字样,又觉得它很像我家的一个老物件——英国产的手摇缝纫机,于是就以60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收藏老唱片和留声机了,所以当回到哈尔滨,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它是由爱迪生发明的最早的留声机,我喜出望外。”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衣军又在网上发现了四个蜡筒,于是,立马花高价收入囊中,仔细研究,那首《1812序曲》就在其中。据介绍,蜡筒留声机兼具播放和收录功能,最早是一次性的,市场化生产时虽然材质改进,但最多也就能播放十几次。衣军收藏的就是市场化时期的蜡筒。
衣军喜欢通过老唱片研究其背后的历史。他说,黑胶唱片的“雏形”,是在蜡筒诞生四五年后,由德国人埃米尔·贝利纳在1888年发明的,也就是后来大家看到的圆盘形。只是,那时的唱片十分厚重。后来,随着技术的改进,老唱片逐渐从以虫胶材质,演变成了橡胶夹纸,乙烯树脂、塑料等材质,现在市场上看到的黑胶唱片都是用聚氯乙烯做的。唱片大小颜色也不再局限于“大盘、黑色”,尤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白色、橙色、透明、萤光色的CD大小的胶木唱片都很常见。这些在他的收藏中都有体现。
“希望我女儿以后,能和我一起把它传承下去,因为这不只是我自己的私藏,更是哈尔滨的音乐财富。”衣军略带期许地说。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