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州无事乐耕耘》是徐悲鸿1951年创作一幅农耕题材的作品。此画在1996年中国嘉德春拍中的拍卖成交价为192.5万元,创造了当时中国美术专题拍卖的最高价。2011年,此画拍卖以2.668亿的价格成交,打破了徐悲鸿作品的价格记录。

画中牛与三个人依次渐远,渐小,乃取用西画中焦点透视的原则,但忽视了远景的描绘,仅以数笔松散的淡墨表现出泥土地的模糊影像,进而使视觉焦点仍集中在农耕场景上。画面右侧是一棵树干粗壮的柳树,其树杈呈“V”字型向上生长,不过画面只截取了柳树的局部,将画面分割成三部分,造成空间分布的丰富性。同时,柳树与人牛队伍又基本上是垂直的,这就使整体构图虽简单,但在稳定中富于变化,变化中趋向稳定,拓展了中国画的空间表现力。
农民和牛以写生的手法描绘,三个农民均上了年岁,但仍不辍劳作。最前者牵牛犁地,其双脚迈开,身躯前倾,手掌攥紧,正耗尽全部力气驱牛犁地,脸部和手部的肌肉因凝聚力量而呈现出收紧之感,这个瞬间的动态生动逼真。后两者为一农妇和一农夫,均在锄地,一挥锄,一弯腰,动作幅度并不大,表情亦平静,与前者形成反差。使人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农民生活之辛苦、激烈的一面,以及平淡无奇、千篇一律的一面;使人体味到普通生活中的伟大之处,从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充满敬意,同时告诫世人不论年纪多大都要去努力的拼搏、奋斗,才能得到自己的收获。
一些细节的设置十分巧妙,比如农民腰间的烟袋、新式的双铧犁等,一方面增加了画面的趣味,一方面使此作具有时代感。画中的耕牛瘦骨嶙峋,与徐悲鸿其它牛的造型差别甚大,画法上先以墨笔勾勒外形,再以赭石敷色,笔致精确,每笔的浓淡和干湿皆表现了牛毛的质感,画出了牛身各部分的向背凹凸,而牛腿,看上去则酷似徐悲鸿擅长的奔马的双腿,形成了“牛身马腿”的独特造型。柳树的主干以重墨写出,既表现出了树干的粗糙质感和沧桑效果,亦与淡墨细笔写成的轻柔柳条和藤黄渲染出的柳叶形成对比。整幅将西画中的造型方法和中国画的笔墨相结合,既有准确生动的造型,又有灵活多变的笔墨,是一幅结合中西画法精髓的写实主义佳作。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