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图卷》,纸本设色,青绿,28.1×587.5cm,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印:臣观鹏、恭画收传印:鉴藏宝玺: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淳化轩,乾隆宸翰,信天主人,古希天子,寿,淳化轩图书珍秘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宝笈三编,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宣统御览之宝。
曹植的《洛神赋》自诞生后,因其感人的故事情节,华丽的辞藻,生动的人物描绘,流传盛广。历代画家们常以此为题,绘制成画。至乾隆时代,几个不同版本传为顾恺之所画的《洛神赋图画卷》传入宫中,并深受皇帝喜爱,在这之后乾隆命宫廷画家丁观鹏创作《摹顾恺之洛神赋图》一卷,用来表达自己对于《洛神赋图》的见解。
根据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图》画面上的题跋可知,在画卷的最前端有乾隆御笔临写的十三行,他写道:“偶得宋笺,喜其坚緻宜墨,因临子敬洛神十三行。甲戌孟夏,御笔。”在卷首,第一幕的“休憩”和“惊艳”描绘车烦马殆场景处的上方空白处,也有乾隆御题:“见说后生畏,谁云前艺空。神传期阿堵,目送易归鸿。讵在依形肖,堪称积健雄。缅怀八斗韵,三百有遗风,命丁观鹏仿顾恺之洛神图成,即用题顾卷原韵题之,丙子初冬,御笔。”后随二铃印,分别是乾隆宸翰、几暇临池。另在卷末左下角有一落款:“乾隆十九年四月,臣丁观鹏奉敕恭摹顾凯之笔意。”下方铃印二枚,臣观鹏,恭画。由此可以得知,丁观鹏开始奉命作画的时间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乾隆卷前御临王献之十三行的甲戌孟夏也为同年(1754年)的四月。乾隆御题的五言行书则是在一年之后,乾隆二十年(1755年)冬所题。
丁观鹏摹本总共出现十个场景:休憩、惊艳、嬉戏、众灵、彷徨、备驾、离去、泛舟、夜坐、东归。画家要通过这十个场景的转换来描绘清楚《洛神赋》中曹植与洛神曲折的爱情故事。丁观鹏的这幅作品虽说是摹作,但是除了所画的故事情节与原作北京故宫本的相似,整个画面的图式、用笔、空间透视关系等均出现了新意。
丁观鹏《摹顾恺之洛神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