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倪瓒 江岸望山图 111.3x33.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主题与关键字:
春景、江河、湖海、寒林、枯树、松、竹、亭。
石渠宝笈续编(狮子林),第七册,页4027
故宫书画录(卷五),第三册,页216-217
故宫书画图录,第四册,页279-280
此画曾经由卞永誉﹑梁清标及安岐等鉴藏家所庋藏。吴升﹐《大观录》(四)(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70)﹐卷十七﹐页2117。
此画倪瓒六十三岁(公元1363年)作。山上长皴,未成折带;远树横点,神似大痴。盖云林本学董源,而又幼於黄公望三十三岁,故不能无影响也。此画本为赠行而作,受画者由水路往会稽,故所画系舟中望两岸之景,受画者为谁,已不可知。上款惟允二字,系画商妄改,藉增此画身价。
倪氏早年从董巨入手﹐五十几岁时,山石全用披麻长皴﹔至六十岁则渐入荆关,笔简气壮。晚年则是明显的折带皴法﹐呈现静穆萧疏的风格。该幅画高树空亭﹐隔岸望山﹐山上长皴﹐未成折带﹐利用苔点﹑深浅皴法及留白的运用﹐将山石立体实感呈现而出﹐气势雄壮,与其晚年渴笔皴擦之冷峻坚实的山石较不同。清吴升曾评此画:“皴法全用大披麻﹐得巨然神髓。迂翁画大抵平远山峰﹐不多作树﹔似此高崖峭壁﹐具太华削成之势﹔大小树点叶纷披﹐都非向来面目﹐乃知此翁绘妙中扫空蹊径﹐有如许大手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