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上海 专访 北京 伦勃朗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主页 > 鉴赏收藏 >
 

元 佚名 《丛菊图》

时间:2022-03-09 09:53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元  佚名  丛菊图  139.8×76.3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  佚名  丛菊图  139.8×76.3cm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欣赏菊的人越多,将菊花作为艺术表现的作家就越多。在中国绘画史上,宋代已经有画家关注于菊。南宋时流传下来《丛菊图》,以扇面形式给我们初显了当时画菊之一斑。元人所作的《丛菊图》,较之南宋那幅《丛菊图》,已有天壤之别。因为前者扇面菊花少,内容比较单薄。而元人此图已经是气势充盈、画面繁复的巨幅菊花之作。

元  佚名  丛菊图(局部)元  佚名  丛菊图(局部)

  元代《丛菊图》有创作独特之处。在绢的材质上,画面塑造了上百朵菊花,以奶白色为主,辅之浅蓝、紫色、淡紫与浅黄等不同色泽的菊花。花多而不娇艳,花头以硕大为主,参差有平顶与攒顶的不同形态。菊花的花枝是花的支撑,此作的枝梗基本上用中锋钩出,劲逸有力,疏密自然,叶子虽然多有重叠,但层次依然犹如天成。

 元  佚名  丛菊图(局部)元  佚名  丛菊图(局部)
 元  佚名  丛菊图(局部)元  佚名  丛菊图(局部)

  该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对菊花所处环境的匠心独运。画中有一些湖石,但形状上不拘于石,似石非石,初赏之下与树有几分相似。石的结构洞眼颇多,用笔简括,玲珑通透。菊花绕转于石的四周,菊香四溢,灵石迎合,菊花的散布与石头的嶙峋、菊的傲骨与石的坚韧共同奠定了作品的不俗格调。在作品的中上方,绘制了几只蝴蝶、蜂、蝗,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对于作品的环境,评论上有两种猜想:一是某有钱人的后花园,一是野外秋景。其中有依画面情景分析“奇石、溪涧、湍泉”等(参见故宫书画录卷八,第44册第74页),应该属于后者。

  花鸟画在东晋、南北朝时逐步引起画坛的关注,虽然独立成科晚于人物画与山水画,但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而不亚于前者,至五代、两宋时己趋于成熟。工笔花鸟画占据主体地位,元代《丛菊图》作品特质证明工笔花鸟画仍然具有优势。花繁而不杂乱,花形正侧俯仰多变,花头肥硕圆润,花梗穿插自然,花叶虽然叠加但有层次。整幅作品给人以大方雅致的审美感受!

 元  佚名  丛菊图(局部)元  佚名  丛菊图(局部)

  花好众人捧,赏菊留名篇。唐代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给人以豪情:“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而元稹的《菊花》更显自然:“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首赏菊诗,其中的“百花杀”与“更无花”,都将对菊花之尊与荣推到了极致。

  在赏析《丛菊图》时,我们更加深了对诗人吟菊意境的理解,同时在这种极致中品赏到菊花给我们带来的阵阵清香!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王穉登《山水窟残稿册页》 下一篇:没有了
   
  特别推荐
元 佚名 《丛菊图》
王穉登《山水窟残稿册页》
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
顾正谊《开春报喜》
董其昌《王维送别诗轴》
巨然《万壑松风图》
米芾《盛制帖》
范宽《雪景寒林图轴》
齐白石绘画题跋欣赏
傅抱石《历史人物册》十二帧
 
  本月热点
奇石收藏 如何挑选一块能升值
书画收藏五大价值 告诉你为什么
古典时期的艺术品收藏
于右任 行书自作诗
怀素 苦笋帖
书画收藏经验谈:写明赠人的字画
邮票为何干不过纪念币?
光绪元宝价格高涨 收藏价值难以
[清]任薰《茹叶蜻蜓图》
墨锭实用又具收藏价值 如何修复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