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复官帖》行书墨迹,白粉蜡纸本,纵27.1cm,横49.9cm,故宫博物院藏。这件作品酣畅淋漓,使人临写时都会感觉到神融笔畅,无所不可。其点画精准用笔潇洒的姿态令人拍案叫绝。
这件作品的另一个值得赞叹之处是米芾对古人的融会贯通。米芾对于前人如"二王"、颜真卿、李邕等的法帖到了如醉如痴甚至为了据为己有而不择手段的地步。他在传统上下过很大的工夫,有时临摹原帖可以毫厘不爽、几可乱真。《宋史》上称他"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正因为他功力深厚,在创作过程中就可以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释文】一年复官,不知是自申明,或是有司自检举告示下。若须自明,讬做一状子,告词与公同。芾至今不见冲替文字,不知犯由,状上只言准告降一官,今已一年。七月十三授告。或闻复官以指挥日为始,则是五月初指挥,告到润乃七月也。
米芾行书《复官帖》

【1】一年复官,不知是自申明,或是有司自检

【2】举告示下。若须自明,讬做一状子,

【3】告词与公同。芾至今不见冲替文字,

【4】不知犯由,状上只言准告降一官,今已

【5】一年。七月十三授告。或闻复官以指挥日为始,则是五月初指挥,告到润乃七月也。
米芾并不是一味地摹仿前人,而是依靠自己的功力和对传统的理解自然流露,从而达到天衣无缝、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集古终能自成家",米芾的成功给予后人的启示也就在于此。 如果想在书法上有所收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传统、遍临百家、博采众长。 这样似乎看起来是比较慢也比较笨的途径,但实际上,慢往往意味着快,笨也往往意味着巧。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