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图》为立轴。纵127厘米,横33厘米。纸本、水墨。此画以孤峭的山石和几丛凌寒盛开的墨菊为主题。左上角有诗云:“黄花照眼又经秋,山自清清江自流;多谢龙头鳌禁客,年年把酒对江楼”。黄花即菊花,因古代菊花品种单一,只有一种开着黄花的小菊。《淮南子·时则训》有“菊有黄华(花)”句。此画是板桥与具有权势的画坛好友在江楼赏菊和观看长江江景时所画。署“板桥居士郑燮”款,盖有“郑燮之印”和“板桥”两枚印章。右下角并盖“借书传画”书画印一枚押角。
郑板桥笔下的《菊石图》,为烟笼寒波中望之怅然生寒的山石,并枯笔绘出二三丛根扎石隙中的菊花,石有寒瘦之姿,菊有超逸之气,一枝一叶,旗张如戟,在万物萧然的天地间,傲然独放,萧瑟中蕴含倔傲与出尘。图中山石作顶天立地之势,突出石的苍古和寒瘦,头、腰、足既有细皴,又有空白,一如他所说:“有皴法以见层次,有空白以见平整”。并改变他“从来不作苔花点,今日微添一两斑”的作法。在石上加两、三苔点。凹凸深浅,曲折肥瘦,莫不别具风骨与神采。墨菊基本同于一般画法,因受徐渭大写意的影响,一花一叶,能见跌宕纵横、淋漓奔放的效果,体现了传统水墨写意技巧,突出菊之不畏风霜的形象,与板桥笔下见的清瘦竹迥然不同。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