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来看看大师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
《端午》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之《五月竞舟》(局部)
清 任伯年 《端午图》
款识:端午图。偶见冬心墨迹。山阴任颐画于海上寓斋。
任伯年的《端午图》则素朴清雅,寥寥几笔,韵味十足,似乎可见作者饮黄酒小酌的悠闲场景。
端午节吃黄鱼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任伯年小酌的时候自然忘不了这一点。
清 王时敏 《端午图》
此图是王时敏晚年为端午节所作的节令画,描绘了菖蒲、蜀葵、玉簪以及蔷薇等几种初夏的时令花卉。
该图所绘花卉笔墨简练洁净,清新古雅,表现了吉祥喜庆的意境。
清 边寿民 《端午即景图》
77×54cm 纸本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早在《帝京景物略》中,便有端午捉蟾蜍之习的记载,所以在此画中,端午杂卉与蟾蜍并列一图,便是极为应景的了。
有趣的是,边寿民还自题诗曰:“最好苇间五月天,苍苍蒲柳碧波前。兴来写幅端阳景,质与当垆作酒钱”,其趣味性已然甚于应景之需。
清 罗聘 《端午图》 1795年作
此画所绘均为端午节常见之物,看似漫不经心,实则苦心孤诣。
着色鲜丽,艳而不俗。
清 郎世宁 《午瑞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近似于欧洲静物画的作品,青瓷瓶内插着蒲草叶、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盘里盛有李子和樱桃,几个粽子散落一旁。图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画是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而绘制的。
宫中档案说此图“端阳节备用”,表明当时宫廷也有端午使用菖蒲、艾蒿的习俗。
吴昌硕 《端午佳果》
吴昌硕《端阳景物图》
吴昌硕是传统文人,诗文功底深厚,诗书画印皆有独特独到之处,他多次用精妙的笔墨描绘端午风情,精美典雅,苍润大气,朴厚古茂,彰显着端午节庆的隆重与美好。
朱屺瞻 《端午清供》
朱屺瞻 《端午佳品》
朱屺瞻的画贯通古今,融合中西。
他擅画山水和花卉蔬果,这幅《端午佳品》,随意画来,笔墨凝练劲健,浑厚朴拙,色调高雅,耐人品读。
吴青露 《端午佳品》
来楚生 《荔枝粽子》
齐白石 《端午美味图》 1953年作
款识 癸巳端午,白石
此幅《端午美味图》作于1953年,是白石老人晚年之作。
雄黄酒、咸鸭蛋、粽子、荔枝、樱桃,都是端午节应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胜多,以寥寥几笔将其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有酒温果鲜之感。
此等形象,在前人画作中极其少见,他们代表了与普通人同乐同忧的东西,蕴涵着朴素的思想感情。
齐白石《五日吉祥图》1943年作
“五日节”家家挂艾叶菖蒲以僻邪驱瘴。艾叶偏倚右侧,左侧菖蒲又称蒲剑,画中数笔,以花青写之,浓墨勾茎,不失“剑气”。
简单几笔便微妙地表现出棕子的棱角转折,浓墨乾笔写出棕绳,旁搭配造型简洁的酒壶、酒杯。
齐白石《端午咸鸭蛋》
《端午咸鸭蛋》看第一眼就有食指大动之感,因为这蛋心色彩浓艳明快,红得诱人。而那画中种种食物餐具,包括那只小强的姿态,又是那么灵动接地气,老家饭桌上不就是这个随性的样子么。
我好像都看到画旁边有一个端着酒杯笑眯眯的老头正要下筷子。
齐白石《端午》
齐白石的《端午》里,一盘红樱桃、两个粽子,巧妙点出作品的主题,凸现出老人节日的欢愉及对生活的热情。
张大千 《端午习俗》 1979年作
张大千 《五瑞图》
我国民间历来有把农历五月称为“毒月”,把五月初五叫作“毒日”。
在古人看来,五月多灾多难,百毒活跃。其中的“五毒”,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更是令人望而生畏。
为了对付这五种毒物,古人费尽心思找到了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五种植物,合称“天中五端”。
张大千 《五瑞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23年作
此画为张大千旧画重绘之作,癸亥(1923)仿石涛清新俊逸画风,书法遒劲中稍显稚嫩,但不难看出早期张大千在绘画中的深厚基础和仿古能力。
1948年重画枇杷、大蒜,笔法简练纯熟,敷色雅丽、相得益彰。
陈半丁 《天中五瑞图》
程十发 《端午即景》
唐云 《端午即景》
“夏月枇杷黄似桔,年年新果第一批。”
端午前后,正是江南名果枇杷成熟的季节,画家的笔下除了粽子,当然也少不了又好吃又好看的枇杷。
图片来 源:网络
声明: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