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38岁行书《蜀素帖》,是米芾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 年),创作的行书作品,文心为米芾自己记录当时游记和送行之作。该贴为墨迹绢本,纵 29.7 厘米,横 284.3 厘米,计 71 行 658 字。
蜀素帖
此帖是其行书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 “中华第一美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天下第八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用笔追求 “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力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将枯湿浓淡、藏露疏密、肥瘦繁简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其起笔往往较重,至中间稍轻,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捺笔富于变化,下笔着重点有时在起笔、有时在落笔,偶尔在一笔的中间,对于较长的横画还有一波三折。《蜀素帖》中,笔锋变化多端,八面出锋,如 “山” 字露锋直入,锋芒毕露,下方横画动荡不平,运笔一波三折,富有流动性和摆宕感。
从章法布局上看,欹正疏密错落多姿的单字与沉着痛快、变化多端、八面出锋的点画在布局的行列中会聚,并与大段空白形成强烈对比。笔画上虽因蜀素不如宣纸吸墨而略显粗重,但柔和轻缓的线条却又如同流水泊泊,米芾又将极具力量感的书法动态之美与沉稳雍容的静态之雅完美结合,整体的精神团聚和局部的欹正错落交互补衬,浓淡枯润、疏密虚实,此起彼伏,形成了 “振迅天真,出于意外” 之态。
由于书写在丝绸织品上,不易受墨,所以有较多枯笔,但米芾却能做到干而不燥,枯中见润,或顿挫分明且迅疾 “刷” 出,形成痛快淋漓之势,很好地将墨色的干湿浓淡游刃有余地融入笔画之中,笔酣墨饱之处气势飞舞,字里行间蓄积充沛势能,枯墨飞白之处朦胧虚灵,蕴涵着无限妙趣。
蜀素帖具体内容如下:
《擬古》:
青松勁挺姿,凌霄耻屈盤。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
秋花起絳煙,旖旎雲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見吐子效,鶴疑縮頸還。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
龜鶴年壽齊,羽介所託殊。種種是靈物,相得忘形軀。
鶴有沖霄心,龜厭曳尾居。以竹兩附口,相將上雲衢。
報汝慎勿語,一語墮泥塗。
《吳江垂虹亭作》:
斷雲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金(霜)破柑。
好作新詩繼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
泛泛五湖霜氣清,漫漫不辨水天形。
何須織女支機石,且戲常娥稱客星。
時為湖州之行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揚帆載月遠相過,佳氣蔥蔥聽頌歌。
路不拾遺知政肅,野多滯穗是時和。
天分秋暑資吟興,晴獻溪山入野哦。
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牋書盡剪江波。
《重九會郡樓》:
山清氣爽九秋天,黃菊紅茱滿泛船。
千里結言寧有後,群賢畢至猥居前。
杜郎閑客今焉是,謝守風流古所傳。
獨把秋英緣底事,老來情味向詩偏。
《和林公峴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團團徑千里。震澤乃一水,所占已過二。
娑羅即峴山,謬云形大地。地惟東吳偏。山水古佳麗。
中有皎皎人,瓊衣玉為餌。位維列仙長。學與千年對。
幽操久獨處。迢迢願招類。金颸帶秋威。欻逐雲檣至。
朝隮輿馭飆。暮返光浮袂。雲盲有風□。蟾餮有刀利。
亭亭太陰宮。無乃瞻星氣。興深夷險一。理洞軒裳偽。
紛紛夸俗勞。坦坦忘懷易。浩浩將我行。蠢蠢須公起。
《送王渙之彥舟》:
集英春殿鳴捎歇。神武天臨光下徹。
鴻臚初唱第一聲。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樂育天下造。不便敲枰使傳道。
衣錦東南第一州。棘璧湖山兩清照。
襄陽野老漁竿客。不愛紛華愛泉石。
相逢不約約無逆。輿握古書同岸幘。
淫朋嬖黨初相慕。濯髮洒心求易慮。
翩翩遼鶴雲中侶。土苴尫鴟那一顧。
邇(業)來器業何深至。湛湛具區無底沚。
可怜一點終不易。枉駕殷勤尋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與英才並肩肘。
少有俳辭能罵鬼。老學鴟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徑資。取捨殊塗莫迴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敝記。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