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本设色共十二段,每段纵26.8厘米,横41.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是中国画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水虽为无形之物,但古代画家却用笔墨将这无形之物画于涓纸之上。按水的形态来划分,它们或涓涓细流,或波涛汹涌,它们既可以是水石交错的溪流,也可以是飞流直下的悬瀑。
《水图》原应为一套册页,后被装裱成手卷。引首有明代书家李东阳篆书“马远水”三字,每幅上原也都有宁宗皇后杨妹子题图名及钦印。可惜第一幅残缺了一半,图名不见。十二段分绘中国四方水域如江、河、洞庭,西湖、东海,专门画水,除个别幅有极少岩岸之外,其它没有任何别的景色,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
观南宋马远《水图》,笔触细腻尽显水态万千,其形态之美与技法之精,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