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是一个已经105岁的文化团体,但是在今天依然具有旺盛的活力和吸引力。昨天“西泠印社第三届印文化暨文房精品博览会”“薪火相传——中国浙江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和为民鉴宝3场活动接连开场,其中最火爆的就是西泠专家为民鉴宝的活动。
【门口】捧什么来的都有
这次,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聘请了二十多位专家来鉴宝,分为陶瓷、书画、青铜及杂项三大类分三个场地进行,但是前来鉴定自己“宝贝”的收藏者们还是挤爆了门槛,除了在场地内排队等待外,门口也排了长长的队伍。
不少收藏者一大早就捧着宝贝在博物馆门口排队,有的甚至凌晨4点就在博物馆门口等了。从铜钱到瓷器花瓶,从青铜器皿到木制家具,排队的收藏者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鉴宝心切,有些收藏者担心自己轮不到,互相之间还因为顺序问题发生了争执。幸亏组织方早就安排好了秩序维护工作,而且在门口张贴了一张“藏品自行保管,安全问题自负”的提示牌。
【门内】专家们哭笑不得
收藏者的热情高涨,多数带来的都不止一件藏品,有的还自己带来了打印好的鉴定书让专家签名,忙坏了前来鉴定的专家。
但这不是最大的问题——最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前来鉴定的藏品中真正说得上是“宝贝”的寥寥无几。也许是因为鉴定结果和期待有很大的落差,很多藏友在鉴定之后还给专家们“上课”,徘徊很久之后,才垂头丧气地离去,有的眼眶里还转着泪水。
更有一位拿着瓷器来鉴定的女士和专家发生了争执。“我这个东西有个韩国人都付了200块定金了,他带着翻译来的,说这是个元朝的釉里红。”这位女士有些牛气地说,“如果你们说是假的,我明天就卖给他。国宝外流了你们可要负责噢。”
类似这样的藏友不止一个,让专家们有些哭笑不得。最有意思的是在西湖美术馆的书画鉴定,一个下午,没有多少真迹不说,还出现了个很戏剧性的事件:有件画作几乎被认定为真迹的时候,在专家的仔细研究下却发生了180度的转折——被鉴定为木刻水印复制品。
【说法】多看,少下手
参加瓷器鉴定的省博物馆副研究员钟凤文说:“今天有些令人失望,一下午,看到的真正说得上宝贝的只有两三件,连1%都不到。今天看到的最好的就是一个明代的龙泉窑瓷碗,其他的,说得上是真品的也多是民国和清末的东西,水平很低。”
青铜及杂项组的情况稍微好一些,但鉴定结果也不乐观。专家们说得最多的还是:“你这个东西不对。”“你这个东西是新的。”
“藏友们应该平时多学习,多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参加青铜及杂项鉴定的浙江博物馆研究员赵幼强说,“收藏的事情不能听别人,藏友们也应该从专题收藏开始,不要一开始就很杂。”钟凤文也给藏友们提了个建议:“多看,少下手,有感性认识之后再搞收藏,这样才能够看清楚真正的宝贝。”
【新闻链接】
印博会和画展里真宝贝多
在浙江世贸中心开展的文房精品博览会,展示内容以印章、印石及文房四宝为主,汇聚一堂的寿山、巴林、青天、昌化以及各类新疆冻石看得人眼花缭乱。
为了这次展会,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天恒先生特意从多年收藏的近万方印石中挑选了106方,举办“豆庐赏石——五百年寿山芙蓉石印章精品展”。而“杭州萧山石雕艺术馆精选藏品特展”有难得一见的12方寿山荔枝冻和堪称目前国内最大的一方三色荔枝冻石。本次博览会于11月10日结束,对印文化爱好者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欣赏机会。
在西湖美术馆举办的“薪火相传——中国浙江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展”则汇集了古代、近现代和当代200余幅著名的浙派书画作品,不乏史上少见之经典传世之作,且从未在国内博物馆亮过相。这些珍品有“浙派”代表画家之首、明代戴进的《溪桥访友》,吴伟的《春江垂钓》,蓝瑛的《溪山垂钓》和清代诸昇的《竹溪图》,以及潘天寿、黄宾虹等现当代大家的作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的浙派画家作品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