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伦勃朗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主页 > 鉴赏收藏 >
 

《咏乐汇》定位:文化复制时代的高度仿真品

时间:2008-11-17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李咏的招牌动作

 

    看《咏乐汇》会被一种很怪异的氛围包围着,李咏绕场半圈与观众击掌气喘吁吁上台的出场方式,很像《幸运52》,一如既往地念卡片以及面对镜头做出的“胜利”动作,又让这档节目很像《非常6+1》,等到嘉宾坐下来开始忆苦思甜,又有点像《艺术人生》……所以,看《咏乐汇》的最大困惑是,不知道该使用什么样的表情。

    其实《咏乐汇》的“高端访谈”定位很清晰,这从前几期的嘉宾选择以及谈话主题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几年媒体盛行“高端访谈”,不仅精英杂志在搞,新锐报纸在搞,网络也在搞,电视再搞的时候已经落在了别人屁股后面。在《咏乐汇》之前,北京台的《五星夜话》,湖南台的《零点风云》,已经赢得了一些眼球,所以,《咏乐汇》在“四不像”的前提下,又多了点令人诟病的之处:拾人牙慧。

    做《咏乐汇》,李咏是最大的品牌,不然栏目也不会以他个人的名字来命名了,但恰恰是李咏的存在,冲淡了这档节目在创意上的新意,而成为他个人表演的舞台。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判断,通常会被收视惯性和依赖性主导着,通俗点说,观众是懒人,别指望他们能穿透形式而一眼看透一档节目的真实用意在哪里。栏目名是李咏,节目预告片是李咏,插科打诨的是李咏,和嘉宾抢镜头的是李咏……已经不忍心再对李咏使用“审美疲劳”的评价了,可除了这个评价之外,的确没有更准确的词语来形容《咏乐汇》。

    《咏乐汇》的第二期嘉宾是著名地产商潘石屹。节目从潘石屹小时候的破裤子、花裤衩谈起,一直谈到他如何成为房产大亨,而且十分贴心地在经济危机透露买房绝招,节目的承转起合不可谓不灵活,谈话内容不可谓不平民化。遗憾的是,潘石屹的破裤子故事早就通过博客、图书、北大MBA经典案例以及其他电视节目等各种渠道,成为众所周知的当代励志故事了。同样,第一期节目请到的嘉宾俞敏洪的故事,也早成了业界传奇,像潘石屹、俞敏洪这样的业界翘楚,感兴趣的人对他们那点故事包括观点、言论早就知道了,不感兴趣的恐怕永远也不会感兴趣。毕竟买不起SOHO房子和没有出国梦想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

    作为掌勺的“厨师”,李咏是天下“名厨”,作为“主菜”,嘉宾个个都是“硬菜”,再加上央视这个“好锅”,正因为有了这些,《咏乐汇》才不顾前有《志云饭局》、《鲁豫有约》、《康熙来了》等同类节目在前的状况而挺身上马。文化复制时代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机械化和高度仿真,《咏乐汇》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不错,只不过,访谈直播间缕缕散开的“饭香”中,观众所品尝到的却是一股难以下咽的塑料味。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央视与专家福州寻宝遇8成赝品 藏家哭喊上当 下一篇:中信私人银行拓展艺术收藏业务
   
  特别推荐
清代姚文田《御制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序》
关仝《关山行旅图》
沈度 小楷《心经》
陈洪绶《抚琴图》
陈洪绶《簪花持杖图》
陈洪绶《羲之笼鹅图》
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
王宠《致南村手札》
赵孟頫行书《玄都坛歌》
陆俨少《暮春泳归图》
 
  本月热点
奇石收藏 如何挑选一块能升值
书画收藏五大价值 告诉你为什么
古典时期的艺术品收藏
于右任 行书自作诗
怀素 苦笋帖
书画收藏经验谈:写明赠人的字画
邮票为何干不过纪念币?
光绪元宝价格高涨 收藏价值难以
[清]任薰《茹叶蜻蜓图》
墨锭实用又具收藏价值 如何修复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