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美术网
当记者步入油画藏家齐帆宽敞的客厅,进门处玻璃餐桌上的一台材料分析仪引起了记者的兴趣。齐帆笑着解释:“这家伙是我用来分析油画颜料成分和年代的。民国以前的油画颜料基本上都是矿物质成分,颗粒较大且大小不均匀;而现在的油画颜料则都是化工品,颗粒细小而均匀。这台仪器可以帮助我分析油画作品的年代。”记者不禁感叹,藏家见过不少,但像如此认真和专业的藏家却不多见。
收藏这圈子堕落了
齐帆是沪上民间收藏圈子中较为低调的一位现当代油画收藏家。16岁起就流连于各个古玩店的他,如今则穿梭于各类艺术展馆。他从不宣扬,只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着他喜欢的每一位画家、每一幅作品,与友人交流、切磋。近20年过去了,低调的他仍然不免被那些信息灵通,嗅觉敏锐的拍卖行、画廊、艺术机构、艺术经纪人所盯上,并成为他们追逐的对象。他看到太多收藏圈子不为人知的事情,因此,他直言不回讳地告诉记者,他不愿意成为媒体传播的对象,他说:“收藏或收罗绘画作品只是源于我从小就对文化、历史以及一切美丽事物执着的热爱。我不愿意让人认为收藏这圈子与我有什么联系,因为这圈子堕落了,在这个圈子里什么恶劣的事情都有人去做,文化的本源在他们那里被误读了!”这就是齐帆的心声,因为收藏不是他的职业和身份,只是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与艺术是一体的。
艺术研究需要寻根溯源
齐帆认为自己对收藏如此酷爱源于两点:第一就是对美的追求,第二就是认真的态度。“我认真了一辈子。”他说,“研究艺术就是从背年表开始,从了解艺术的历史进程,从研究艺术的秩序开始。”
“只有研究历史、寻根探源、知己知彼之后才能对美术有发言权”——这就是他对艺术、对收藏最直接的感悟。边说,他边将自己所收藏的艺术家的作品图册翻给记者看,并一一向记者精道地指出他对每一幅绘画作品和每一位艺术家艺术表现特征的理解和提炼。一般来说,只要是他喜欢的艺术家,他都会花多年研究并跟踪他们的创作之路。例如艺术家何家英他就持续研究了6、7年,所以他非常自信地说:“每一位我喜欢的艺术家,我都可以将他们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征点出来。”所以,很多艺术家的仿品出现在他面前,他就能一眼识破。这也是为什么他既是众多机构追逐的对象,同时也是很多画商为之胆寒的人物,但是想找他“掌眼”的人还是不少。
收藏要按博物馆的思路
他告诉记者,名家之作并非最佳收藏对象,因为再优秀、再知名的艺术家也非所有作品都是好的,大部分艺术家都只有颠峰时刻的创作是经典之作。回头看看墙上他收藏的作品:甘肃省嘉峪关市美协主席房建平1997年的作品《汉子》、兰州画院院长韦博文的1995年作品《陶乐.地声.天鼓》等无不是这些艺术家创作生涯中最精粹的创作,尽管如今这些艺术家并非市场明星,但在艺术史中都划下了重要的一笔。例如韦博文的《陶乐.地声.天鼓》入选“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优秀奖,他之所以喜欢这件作品正是因为作品中那种宏大的气势和鲜红的色彩以及画家对击鼓人热情与奔放的形体的把握和表现力。
他说:“收藏就要摸索博物馆的收藏标准,博物馆收藏什么,你就收藏什么。”因此,在他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他20年来对各类艺术品的研究资料,包括有全国各地博物馆的馆藏艺术品的所有图片,他告诉记者,他曾经为拍摄苏州博物馆的所有藏品,在苏州博物馆待了一整天,从博物馆一开门就开始拍摄,直到全部拍下来。在他的电脑里,更有上百位中国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库。当他打开这些艺术家的资料库,记者不禁为他所选择的艺术家为之动容,很多艺术家都是一般人没有关注的,但其作品的震撼力让人震惊,尤其是齐帆如数家珍般的“释图”本领让记者听之入味。他说要理解一幅作品,就要站在画家的立场去体会画家创作时的思潮。
混乱的艺术市场干扰了收藏
这位率真的收藏家也无不直接地披露了当今艺术市场的混乱。他表示,现在很多机构包括画廊、拍卖行的众多举动都是在“强奸艺术”,他们为了捧红自己所代理的艺术家,为了要将某些艺术家的作品拍出高价,就不停地炒作,这些举动就是在“强奸”收藏家的眼球,同时也扰乱了艺术家平静的心态。在他看来,艺术家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关键还是要心平气和,从技法上突破,因此他在选择作品的时候首要看中艺术家的技法,同时艺术家的为人也是他所考察的因素之一。
他指出,尽管现在艺术市场非常火热,但其中的混乱也阻碍了很多富人的进入。他说他身边就有一些房地产商看到市场这么乱,而不敢下手买这些当代作品,情愿去买买古代书画保险。因此,他建议那些有钱且喜欢艺术品的人,除了自己要研究之外,初期也需要人的指点。但重要的是要找到对艺术公正的人,这种人必须对艺术没有偏好,必须是客观地看待事物。这是他的建议,也是他一直以来对艺术的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