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财网
金融危机"洗礼"艺术品 不退不换不赔需谨慎 辛辛苦苦陆续收藏的百余幅字画,竟然只有六幅是真品! 艺术品投资市场最忌假货,这早已是收藏界共识。但随着艺术品投资市场逐渐兴旺,赝品、假货之风愈演愈烈,成了当前收藏、投资界最为头疼的问题。 百幅字画只有六幅真品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某艺术品公司顾问孟庆东透露说,张先生从事艺术品收藏近十年,自己投资、好友赠送的书画作品加在一起已达百余幅。上个月,张先生把这些书画拿给他做鉴定,结果让张先生瞠目结舌,藏品居然多数是假的。 "经过专家的鉴定,我收藏十年的百余幅字画中,居然只有六幅是真品!这简直让我不敢相信!现在艺术品投资市场究竟怎么了?"张先生不禁惊呼。 艺术品市场"三假"横行 除了股票、基金、房产,近年来,艺术品已渐渐成为很多人热衷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但目前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又如何呢? 孟庆东表示,"艺术品市场''三假''泛滥。造假是根源,有些拍卖公司为了赚佣金,明知是假,仍然拍假,致使赝品流入市场。还有就是''假拍'',某些画商为牟暴利,画家为了让自己的作品升值,自己或请人哄抬价格。" 危机压缩市场"泡沫" 前些年,艺术品市场"井喷",热钱大量流入,许多对艺术品不热爱、研究尚浅甚至毫无艺术修养的投资者,纷纷在各项艺术品领域充当了接盘手。但金融危机的到来,不仅让部分资金冻结,艺术品渐渐回归本身价值,也让拍卖公司、投资者开始用理性的态度,分析、挖掘艺术品的投资价值。 孟庆东表示,目前,艺术品市场没有形成真正的收藏家阶层,投资者购买艺术品都带有投机性质,一旦无钱可赚或艺术品市场不景气,就会选择撤离。因此,金融危机也"净化"了艺术品投资队伍。 艺术品市场不存在维权 孟庆东表示,不包退、不包换、不包赔是收藏市场默认的规则。投资者只能凭借"眼力"。除此,他还为新入门的投资者介绍了"行内常用语"。"看到真货叫''开门'';藏品达到一定年代叫''到代'';新货作伪叫''作旧'';老货修补过叫''动过手'';行内人称收藏为''玩'';买了便宜的好藏品叫''吃仙丹'',被骗买赝品叫''吃药''。" 孟庆东还表示,针对目前收藏市场赝品较多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目前已经用科技手段介入艺术品的鉴别与评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