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盗墓、赝品泛滥, 不应都归咎荧屏“鉴宝”
专家 建议收藏节目应指导鉴赏,淡泊利益
荧屏鉴宝节目会致使盗墓猖獗?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政协社科界的联组会议上,刘庆柱和安家瑶两名政协委员指出,目前荧屏上的鉴宝类节目给人以“收藏文物是一种赌博性投资”的拜金主义错觉,这会引发盗墓猖獗和假文物滋生等一系列问题。两位委员的发言引起了各界争议。
近日,部分收藏家和电视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荧屏上的鉴宝节目的确过于宣扬文物的经济价值,这种倾向应该立即刹车。更多专家和电视人则指出,“盗墓热”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收藏观念落后,因此,亟待鉴宝类节目普及正确的收藏观。专家建议,收藏者要把收藏当作一种陶冶,而不能作为赚钱的手段。
考古委员
鉴宝节目“催生”盗墓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政协社科界的联组会议上,两名政协委员把矛头直指目前荧屏上非常流行的收藏鉴宝节目,认为这类节目给人以“收藏文物是一种赌博性投资”的拜金主义错觉,会引发盗墓猖獗和假文物滋生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收藏鉴宝类节目的重点放在预测文物价值上,给人一种淘到宝就可以一夜暴富的错觉,没有宣传文物的文化价值,反而宣传了拜金主义。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安家瑶委员则补充说,她曾和上过鉴宝类节目的考古专家接触,得知主持人总是希望他们把文物的价格尽量报高,这样可以吸引观众眼球。“在此类节目反复炒作的过程中,导致了类似赌博的感觉,造成‘全民收藏热’。”
她更指出,盲目的收藏热造成了两方面的恶果,一是刺激了本来就很猖獗的盗墓现象,“如今盗墓者的专业素质和科技设备都不输给考古学家,手段甚至高明到可以把几十吨的石棺都卖到国外市场。”一大批文物造假集团也随之出现,一些高仿产品甚至连专家一时都辨别不出,严重扰乱了文物市场。
正反声音
支持:节目误导了文物市场
对于两位政协委员的意见,上海收藏家协会会长吴少华认为,尽管电视节目与盗墓和制假的直接联系不大,但目前的鉴宝类栏目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他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些节目“娱乐性太强,文化引导太弱”。
“这些鉴宝节目目的不在于普及文物知识,唤起人们保护和尊重传统文物的意识,而是为了刺激收视率,怎样有娱乐性就怎样制作。比如,有意制造一些噱头,或者过于强调文物的价格,这是不正确的。文物不单有经济价值,更有文化、历史和教育的多重价值。”
吴少华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节目夺人眼球了,但文物市场却受到误导,“因为盗墓的人都是冲着文物的经济价值去的。”
反对:鉴宝能提高收藏素养
不过,我国台湾地区著名收藏家王定乾先生并不认同鉴宝刺激盗墓的说法。他认为这在逻辑上说不通,“现在还有这么多出土文物吗?鉴宝类节目谈论的都不是出土文物吧?国家现在有《文物法》,对出土文物是有明确规定不允许流通的。所以,鉴宝节目谈论的对象和这两位专家委员谈的东西应该不是一回事。”
另外,他认为鉴宝类节目如果做得好,其实是好事。“这有助于提高民族的收藏素养,对我国文化珍品的收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国外艺术品收藏已经非常发达了,很多我们并不重视的东西,在国外收藏界会引起轰动,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三大疑问
鉴宝和盗墓猖獗有何联系?
两位政协委员对鉴宝类节目提出意见,可谓用心良苦。那么,鉴宝类节目与如今收藏界盗墓猖獗的现象到底有没有直接关系?
对此,吴少华会长认为,如果说有直接联系的确过于牵强了。“首 先,盗墓行为并不是现在才开始出现的新现象,很早以前就有了。要说最直接推动盗墓行为的,还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市场,这和电视节目没多少直接联系。”
曾有专家直言,如今市面上是“95%的人收藏了95%的赝品”。那么如今市场上流通的盗墓品究竟有多少?
吴少华告诉记者:“在低端甚至中端的收藏领域,假货并不是很多,因为这些东西本身的经济价值不高,不太值得仿制。而制假往往集中在精品档,因为那才有利可图。”
而王定乾认为,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盗墓货很少。“你什么时候看过市场上拍卖的是盗墓来的文物?现在拍卖的多是一些祖传的传世文物。早年的确有些卖家把从盗墓人手里买来的货拿出来卖,但现在很少了。我们国家有了明确的《文物法》,和很多国家也有法律联系,所以,这样的拍品上不了国际大型拍卖会。在这方面,市场会有制约。”
文物经济价值该不该宣扬?
两位政协委员的观点也引出“是否要宣传文物价格”的争论。
王定乾认为,没有必要回避文物的经济价值。“艺术品收藏在国外是个很成熟的行业。拍卖行在中国诞生也有十几年了。艺术品和文物本身就有经济价值,这没有必要回避。”
吴少华会长则表示,艺术品和文物既然那么有价值,自然是可以换算成经济价值的,所以不必回避。但他认为,电视节目不该过多宣扬文物的经济价值,因为这的确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专家建议
别为功利而收藏
在采访中,吴少华会长将国内的收藏家归纳为四类:第一种是投资型,看重的是精品文物和经典艺术品,这些人往往看重文物的经济价值;第二种是陶冶兴趣型,就是因兴趣爱好而收藏;第三种是实用型,这些人往往颇具经济实力,住的是大别墅,有闲余资金就会想在自己家里摆放一些艺术品或文物;最后一种是工作型,比如有些考古学家。
吴少华呼吁,希望有更多人是出于后三种动机去收藏。“投资其实会受到很多因素干扰,比如经济环境。另外,投资型收藏往往追求的是珍品和真品,这会导致一旦受骗,损失巨大。一幅价值连城的书法一旦发现是赝品,就会变成一钱不值的废品。如果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生活工作的需求去收藏文物,就可以不用强调是珍品,只求陶冶情操,即使被骗损失也不会很大。”
王定乾对这种观点表示认同。他说,台湾地区的大部分收藏家都不是为了赚钱而去收藏,“很多人都是经商有成,只是把收藏文物当作一种兴趣。”
与之相比较,他认为,内地的收藏市场还不够成熟。“正是因为收藏市场不成熟,鉴宝类节目的价值引导才显得尤为重要。这些节目做得好,可以逐渐培养人们对文物真正的热爱。”
电视人回应
拜金不能全部归咎于鉴宝
央视《寻宝》节目的主持人李佳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委员的意见是有道理的,但不能把收藏界存在的拜金和造假现象,全部归咎于电视台的鉴宝类节目。他指出,目前中国有7000多万收藏爱好者,这个庞大的观众群也需要引导和指导,因此鉴宝类节目有其存在的必要。他举例说:“现在有很多法制节目,你能说这些节目是在引导犯罪吗?”
他认为,目前鉴宝类节目最主要的功能是传播文物知识,帮助民间收藏者鉴定文物。“民间的收藏力量其实非常强。比较完整的甲骨文,现在一般博物馆才有,但有一次我们在河南一户人家发现一个非常完好的甲骨文,只是不知道真伪。请了当地和北京的专家来鉴定,还真是宝贝。”
逐步淡化文物的经济价值
不过,李佳明认为,鉴宝节目的确应该淡化文物的经济价值。“我觉得文物的价值有两层意义。一是文化上,这些文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另一层也不可否认,就是文化价值附带了经济价值。”
李佳明因而强调,《寻宝》栏目只是帮收藏者鉴别和认识文物,并不在意它的经济价值。“我们挑选一件文物,最后完全是北京的专家、当地的专家以及观众,根据文物的文化价值来判断是否送到北京的演播室。”
而央视《鉴宝》主持人罗晰月在接受有关媒体访问时也表示,她在主持《鉴宝》节目时,一直都在弱化宝物的价格,把重点放在普及鉴宝知识上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