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收藏的部分木雕“花板”和“老物件”
夫唱妇随,
佳偶伉俪双双迷上收藏老古董
同龄人,同学,学书画时的师兄妹,毕业后的职业都是美术老师,这一连串的词汇,让人忍不住和“佳偶”、“伉俪”等联系在一起。而在这对年轻的夫妻看来,共同的爱好是他们彼此能够夫唱妇随的重要原因。在他们这样年轻的家庭里,书房陈设这样的古旧,摆件不少都是“古董”,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因为爱好相同,所以不会一个人在搞这些老物件收藏时,另一个人接受不了,甚至是互相产生矛盾,因为我们大家都喜欢。而且,一直以来,就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在努力。”
2001年,这对年轻人双双从学校毕业,很快都成为了美术老师。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开始了两个人共同收藏老物件的生活。而说起起因,还是当时为了在教学上能够创新,能够做一个更好的美术老师,“以前美术是副课,现在谈素质教育,美术课越来越被关注,我想老师也要好好地钻研,提升自己的水平。”这对夫妻告诉记者,现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对传统美术的重视程度也很高,地域传统文化元素纳入教学中就更方便孩子理解了,“比如带些紫砂陶,砖雕等,上面的图案都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要是能有这些实物,这样不但便于学生对传统的东西有直观的感受,而且相信也会感兴趣,学习也更投入。”最终,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花板”这样的木雕,在他们看来,这些来自传统民居和传统家具构件的这些小物件不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而且收藏的成本也不高。
不过,要想收藏到这些东西,也不是容易的事,毕竟这个城市的变化之快让人措手不及,那些老民居和老物件的消失程度更是让人感到非常惊讶。
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窍门,就是和那些专门收购老物件的外地人联系上,专门从他们手上淘这些老物件。他们称这些收购的人为“铲地皮”的,“我们就跟他们保持联系,定时到那里淘货,好的就及时买下来。无锡来说,这样专门收购老物件的群体还是不小的。”
2006年,这对年轻的恋人结婚成家,但是收藏的兴致不减。而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们收藏的物件包括木雕“花板”、门头砖雕、石雕等在内的物品达到了三四百件,这些物品中有憨态可掬的石雕狮子,有老家具床上的“百字图”木雕件,有整个的木格门窗,甚至还有些青花瓷器。这些物件的价格,也从100多元到数千元不等。他们还将位于东绛的一处7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库房,并兼做“工作室”。
同时,在新家的装饰上,则专门辟出了一块地方,以这些藏品为修饰,营造了一处传统味道十足的所在。“很多朋友过来坐坐,都说很喜欢,也有仿着做的。我们不想说一定对其他人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至少在这的时间内,他是可以歇息下的!”而现在,他们对于藏品收购,也变得“挑剔”了。
希望能给喜欢艺术的孩子
提供个“小天地”
在采访过程中,郑百奋告诉了记者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当他还是孩子还住在南方泉老家时,经常用自己的儿童玩具跟其他小朋友换“古董”。他至今记得,最初的一次是用笔筒和对方花了一个存放白糖的青花瓷罐。用他的话说,这是种“与生俱来”的个性,“我们两个人都喜欢书画,而且又都是学美术的,很合得来,经常共同合作创作书画作品,喜欢‘慢节奏’的生活。”他们告诉记者,很多同龄人更喜欢运动、旅游等休闲方式,而他们最喜欢的则是写生,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地创作。
他们坦言,不太喜欢现代社会如此的快节奏生活,以及大多数年轻人那种“过分张扬”的个性,“低调”地慢生活是他们的追求。“这个社会环境很脆弱,人们的生活很快,也很烦躁,整个的氛围也很浮躁。而传统的东西,则能陶冶人的性情,摆脱烦躁不安,本质上来说,我们都喜欢传统文化的东西。”
尽管没有年轻人那样的张扬,也很少涉足很时尚的生活方式,不过,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对于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和创新意识还是很强烈的。这不,在采访过程中,他们就反复强调收藏在陶冶自己性情之外,更多的是想用于教学,希望能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
在他们心里,尽管很多人喜欢说自己所教的是“小美术课”,但在他们的内心却一直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大美术”,“ 艺术这个东西,往往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让学生们接受本地的传统文化教育,了解本地的这些老物件,并运用到学习中去,相信将是受益一生的事。”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接受更多的无锡本土文化美术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他们还对收藏来的“花板”等藏品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与周边流传很广的徽雕相比,尽管无锡的这些本土雕件没有那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人气质,更多是“匠气”,而且笔法等也不够精致细腻。
但是,无论如何,作为江南的一种本土地域文化形式,无锡的这些老物件还是反映了本地的文化魅力。“比如这些浅雕,完全可以拓下来,用到美术课堂中的‘寻古探幽’部分,古人的这些技法,孩子也可以学习借鉴的。”
据记者了解,此前三四月份他们夫妻曾在图书馆举行了一次专门的“花板”展,将拓本和学生创作结合而成的100多件作品,受到了不少市民的关注。而此前同样题材的“江南民居”(花板)展还获得了省和国家艺术展演的奖项,这些拓本由于孩子们的书画创作而显得更有吸引力。(张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