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伦勃朗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主页 > 鉴赏收藏 >
 

“捡漏”与“打眼”

时间:2010-06-06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北京)

在收藏市场的传统规矩里,“捡漏”和“打眼”体现了这个行业里最为诱人的价值规律,刺激着人们前仆后继地涌向收藏市场。所谓“捡漏”,意思是指卖方疏忽了自己收藏品的重大价值,而便宜地卖给了对方,让买方“捡”了个便宜;“打眼”的意思,就是买方在判断收藏品的时候看走了眼,被蒙上当。

“捡漏”也罢,“打眼”也罢,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人们的鉴赏能力,也叫做“眼力”。而“眼力”的培养,远非一朝一夕,需要从漫长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行话说:“三年书画十年瓷杂”,只是说明你入行的条件,并不是说你在这个市场里混了十年八载就可以俨然成为“鉴赏大师”。事实上,有些人干了一辈子,混了一辈子,终究也是个庸才——不管他是什么鉴定委员,还是研究员。只要我们睁开眼睛,观察一下混迹于收藏市场的所谓专家的斑斑劣迹,就知道我不是在恶言中伤。

文物和艺术品的鉴赏和鉴定,的确是一门科学,但它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狭义的“科学”,因为它里面包含的内容的确非常宽广。鉴于“鉴与赏”的复杂性与难度,启功先生说鉴定是一门学问,而学问是允许争议的。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所谓的鉴赏“专家”,面对初涉者的时候,往往拍着胸脯大包大揽,表演着老子天下第一的角色。这种人,不是“托”就是“棒槌”。“托”者,拿人钱财,替人说话——往往这些人是有文化的,他们不仅是坏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也坏了做人的良心;“棒槌”者,无知者无畏,不懂装懂,表面上看他们是虚荣心作祟,其实也包藏着害人之心,因为在无利不起早的年代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是利益的驱使。

在收藏市场的“老”规矩里,“打眼”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只能够说明自己的无知和莽撞。一般被“打眼”的人宁肯财产损失,也要保护自己的从业荣誉,所以他们“打掉牙齿和血咽”,把被“打眼”的财产损失当作了自己缴的学费。

同情归同情,但我本人是把这些人(指认赌不服输者)当作笑话来看待的。第一,我认为他们的举动体现了他们对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的无知;第二,我认为他们的举动体现了他们行为的盲目和贪婪。据我观察,这些盲目入场的人,大抵是怀着投机的目的。问题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是包赚不赔的道理。我想套用股市里的一句广告词告诫这些人:艺术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须格外谨慎!第三,我猜想,有人一定会批评我混淆了艺术品市场的“漏”和假货之间的区别。事实上,在传统的艺术品市场里,比如过去的北京琉璃厂,收藏品的真假、价格的高低、品相的好坏从来就包含在是否是“漏”的概念当中。

收藏市场的传统规矩现在面临着挑战,其本质是关于“捡漏”的“漏”应该不应该存在?许多人常常以消费法来抨击古玩市场里的卖假现象,问题的关键是,古玩收藏品不是日用生活品,其鉴定真伪的难度也人所共知,而且这个行业自古就是如此。如果这个“漏”不应该存在的话,那么艺术品市场就毫无投资的价值了。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艺术品收藏市场总结出的“四宗意外” 下一篇:探索民间收藏的新路径
   
  特别推荐
清代姚文田《御制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序》
关仝《关山行旅图》
沈度 小楷《心经》
陈洪绶《抚琴图》
陈洪绶《簪花持杖图》
陈洪绶《羲之笼鹅图》
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
王宠《致南村手札》
赵孟頫行书《玄都坛歌》
陆俨少《暮春泳归图》
 
  本月热点
奇石收藏 如何挑选一块能升值
书画收藏五大价值 告诉你为什么
古典时期的艺术品收藏
于右任 行书自作诗
怀素 苦笋帖
书画收藏经验谈:写明赠人的字画
邮票为何干不过纪念币?
光绪元宝价格高涨 收藏价值难以
[清]任薰《茹叶蜻蜓图》
墨锭实用又具收藏价值 如何修复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