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伦勃朗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主页 > 鉴赏收藏 >
 

施元亮篆刻作品欣赏

时间:2010-07-15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解放牛网 新闻晚报



闲情逸致


一窗风月读秋雨


孺子牛


涛声听东浙 印学话西泠


云中龙


乾嘉


曾藏吴颐人家


山随画活云为诗留


求索


贤才出


国将昌


读书修福 安份养神


越庐


祖国在吾心中


大智若愚


马到成功

□张铭

【艺术家简介】

    施元亮 1961年8月生,上海市嘉定县娄塘人。以“三思斋”颜其室。师承陈巨来、方去疾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三十年来,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法篆刻大展并获奖,尤其在西泠印社主办的前四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中三次荣获全国50名优秀作品奖(最高奖);在2003年“上海市书法篆刻作品大展”中荣获篆刻优秀作品奖(最高奖)。

    曾编著《花押印汇》一书,于1995年10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01年6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施元亮作品集》(篆刻)。

    施元亮出道很早,在近三十年的刀石生涯中,他先后拜陈巨来为师,成为其入室弟子,后又得海上名家方去疾先生亲灸,以及沙孟海、叶露渊和王北岳等前辈的奖挹,已成为当今海上印坛为数不多的优秀篆刻家之一。

    作为一名在印坛耕耘几十年的印家,元亮自知守成不难,难于出新这众所周知的道理。凭其深厚的传统底蕴和刀法的掌控能力,完全能立足于安持门下,并成为其中的佼佼者,用他劲爽的刀法来演绎巨来印风秀雅恬静、妍丽丰润的独特风貌。然而,元亮是一名勇者,他毅然放弃了这“既得利益”,走上了一条与巨来师印风风马牛不相及的印路,由以前的元朱文转向如今以楚简帛书为主的创作形式,审美形态由工为放,从传统的印风师承层面来看,这可能是一种背叛,而从解析篆刻艺术真谛的角度见之,我以为这是一种观念的进步,更是一种精神。值得欣慰的是,元亮的创作探索,得到了众多印家的认可,他的努力换来的是多次在全国重大展事中入选或获奖的资质,最重要的是他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我审美方式和发展空间的印路。

    元亮是较早将楚简帛书引入篆刻创作的印家,也是巨来入室弟子中印风变异最明显的一个,这种脱胎换骨的动力,来自于其敏锐的艺术思维。除了勇气,是学养的支撑,对秦汉器铭、碑额等印外文字的研习,丰富了他的的艺术视角,最终把目光定格在了当时还很少有人问津的楚简帛书上。他的楚简帛书文入印有很大的可塑性,结体时而如“越庐”印以错综见胜,时而如 “万水千山得得来”印的稳中寓奇,时而如“祖国万岁”印以整饬为之,时而又如“魂不守舍”印,表现出不求中矩、一任自然的特点。在字形、虚实的处理上,元亮十分强调“随类赋彩”、“随印生发”式的布白理念,对字形的重构立足于率直,结体的刻画上强调形方而势足,改造的笔形满足于方型构图的整体要求,即使有错落的笔划,也仅仅表现在字内结构的伸展或开合上,无字处的空间留存相对自然从容。他的白文印构图少有边栏,屏弃古玺有框的作法,常通过字形外在框架的整饬,抑制了楚简入印无框易生松散的弊端,起到调节和稳定印面重心的作用,同时又加强了楚简文的笔势交待,笔划的书写性和“印化”了的字法结构相协调,使他的作品整体构图平中求奇,稳中见放,也使楚简这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印刻文字,在元亮的审美个性的作用下,变得游行自在,浑然天成。

    常与同道谈印论艺,聊的最多的是篆刻的刀法,关注元亮的作品,自然也关注其刀法。施元亮的圆朱文是出色的(见“梅云草堂”、“曾藏吴颐人家”印),其线条的韵律感与高洁度证明了他对安持用刀精髓的把握是确切的。如果说秀拔是其多年秉承师风的积累所得,犀利之中见朴厚,则是他个性的流露,其线条内质与其它弟子有本质的区别,他的印风由工转放,表现对象不同,用刀自然有差异,但并没有改变用刀禀性,其刻划看似有一种“杀性”,但这种杀气里面,是一种内在的劲辣,是由于简牍文字纳入印中所产生的爽利之美,刀法的劲拔,笔意的洗练,构成了施元亮作品独特的篆刻语言。

    书风与印风、主文与白文的统一,向来是衡量印家成熟标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时元亮选择简帛入印,并以此作为个人印风的突破口,我想肯定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近年来,元亮的楚简书风日趋成熟,其印风因此而更加夯实,朱白文风格的一致性也标志着他的印风正在趋向完美的境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书印的高度融洽将愈发醇和老辣。我们期待着他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冰点特稿】:一代宗师 与猪为邻 下一篇:扇子收藏:扇面书画是主流,扇骨、扇套也可收
   
  特别推荐
清代姚文田《御制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序》
关仝《关山行旅图》
沈度 小楷《心经》
陈洪绶《抚琴图》
陈洪绶《簪花持杖图》
陈洪绶《羲之笼鹅图》
仇英《春夜宴桃李园图》
王宠《致南村手札》
赵孟頫行书《玄都坛歌》
陆俨少《暮春泳归图》
 
  本月热点
奇石收藏 如何挑选一块能升值
书画收藏五大价值 告诉你为什么
古典时期的艺术品收藏
于右任 行书自作诗
怀素 苦笋帖
书画收藏经验谈:写明赠人的字画
邮票为何干不过纪念币?
光绪元宝价格高涨 收藏价值难以
[清]任薰《茹叶蜻蜓图》
墨锭实用又具收藏价值 如何修复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