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0-09-23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来源:(画家村网站)
丁绍光 曾经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准备见到有关领导时提一下关于建立一个完整、规范的艺术市场的问题。”他还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当前国内画坛存在的“四大弊端”。 艺术教育——我们自打元朝之后便成了一种派系教育,结果是大家画的东西千篇一律
丁绍光先后在世界各国举办了1000多次个人画展、在全球1500家画廊中都有其作品在销售,他在美国已经生活了20多年,有着丰厚的国际阅历。或许是因为跳出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圈子,丁绍光提及的问题句句见血。他认为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艺术教育的问题。 他说:“20世纪现代文化艺术运动开始后,西方画坛变化很大,产生了很多的流派,以往他们的绘画都差不多,都是非常写实的那种,但现在已是风格各异。相反,我们的艺术教育方式自打元朝之后,便成了一种派系教育,就是你学我的画,用我的绘画技法,延续我的画风,如果你不这样,那就算是我的画派断根了,这样的教育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家画的东西千篇一律。” 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说过的那段名言曾给丁绍光很大的影响,也恰好证明了他所提到的这一现象,黄宾虹曾说:“唐画如麴,宋画如酒,元画如醇,元代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愈近,加水愈多,近日之画已有水无酒,故淡而无味。”丁绍光解析道:“自元朝之后,我们是一代抄一代,一代不如一代。举个简单例子,就是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些画家的画上写道:‘摹什么什么’,这个字用现在话来解释就是‘我在抄袭谁谁谁’。艺术强调的是个性,这种派系教育其实恰恰扼杀了我们的创作,偏偏我们自己却毫无觉察,反而还以此为荣,认为自己的画有‘根’。我就见过我们很多著名的教授就在犯这样的错误。我觉得一个好的教授教十个学生就要启发他们创造出十种风格,他把学生教得和自己一样那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我们现在有很多很有才华的年轻人,但能走多远,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创作心态——老一辈太保守,年轻人赶时髦 此外,丁绍光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我们其实是美丑不分,不光是画家,连画评人、撰写中国绘画史的人都是这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没能正确地放眼世界。” 对于老一辈画家,丁绍光说:“包括我在内,我们这批人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太保守。很多中国画家出国后一成不变,他不去看人家的,不去学习人家的,甚至他的生活圈子还是那么一点点大,完全就是从国内的一个大华人圈转移到国外的一个小华人圈,他们对西方绘画的了解还不如国内的人。这样只能越画越差。这样的人有相当一大批,他们不从传统中吸取精华再创造,而就是一味简单地继承,这简直就是食古不化。” 而对于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赶时髦,就是西方出现什么潮流,他们就跟着跑,还觉得自己挺前卫。有一次,在美国一个大学为中国的几个所谓比较前卫的年轻画家搞了个画展。我为此后来还跟那个学校的校长、教授吵了一架。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其实并不是把我们的这些画当作什么好东西来让学生看,而是告诉他们:‘看,就是这些东西,我们曾经有过,现在传到中国去了。’——实际上我们当的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我们的这些画家却还不知道,以为自己的作品在美国都有学校给办画展,很了不得呢。” “再说我们的美术史。”丁绍光继续不吐不快,“当然我们现在写得已经好多了,但对封建社会时期的艺术家的有关描述却还是不公正的,应该重新写。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历来把‘文人画’视为唯一的正统,这是绝对错误的。当然,文人画在中国历史上是很重要的,我也不否认那些名人中出了很多了不起的艺术大师。但是问题在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他是个什么官,是个什么皇,会画个什么竹子、石头、鸟之类的就被冠以画家的名头,而你再看看那些敦煌壁画、云冈石窟、马王堆、秦始皇陵里的艺术作品,那些创作者在中国画史上仅仅被定义为画匠。我们知道,那些雕像做起来,别的不说,光泥巴就要被人踩上几千遍,这需要付出多大的热情!那些带着狂热的宗教崇拜,付出了毕生精力的人才是真正的专业艺术家。而在我们的历史上,这些无名的艺术家却毫无地位,毫无地位!” 丁绍光连续两个“毫无地位”之后,顿了一下,继续道:“遗憾的是我们总认为文人画是高的,民间的东西是低的。这种观点如果还延续下去的话,我们根本没法去跟世界进行对比、接轨。” 在记者看来,丁绍光的这段陈述已经超越了艺术的自身领域,中国人对艺术家乃至文艺作品的评判和定位,所受到的限制历来就不会也不可能那么简单。 艺术视野——如果你不注意世界的变化,只能被淘汰 丁绍光先生在谈及给中国年轻画家的建议时提到:“不要跟着洋人跑,创造自己的鲜明文化,注意跟世界交流,让自己的作品经得起世界的考验。”尤其这最后一点,是丁绍光认为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那就是“我们缺乏对全球化进程的理解。” 他说:“全球化会带来全世界人的检验。你不可能说画一张画就北京人喜欢看,除了北京人全球人都看不懂,这是不行的。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通讯这么发达,很多东西如果你不注意世界的变化,你只能被淘汰。比如吴大宇,他是吴贯中等人的老师。在他去世的时候,我见过他的作品,那真是太棒了,带有中国色彩的大写意。可是你现在去推他,已经推不出来了,因为这种类似的东西在西方已经有了。跟他同时期、画同样风格的人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吴大宇真的是可以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大师级人物,只不过是因为作品拿出来的时候已经晚了。” 当然,人与人的追求不一样,如果想要被社会肯定,丁绍光的建议是:“不能只是埋头画画,必须了解、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我当初刚到美国时就是逛各大艺术馆,看人家的作品现在是什么样,以至后来我决定了我要创作什么样的东西。与他们都不同,这才能成功。我们现在很多画家闭门造车,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创造了这个那个画法,什么什么画风,但如果你要多看看世界的,你会发现,其实你的那些东西早都有了,有的甚至在18世纪时就有了,你说你还怎么确立在国际画坛的地位?我还遇到过一件事,就是国内的一个年轻画家把自己的一堆作品,写实的也有、写意的也有,拿来给西方国家的一些展馆看,想办个人画展,人家当时就给拒了。理由是‘你连自己画什么风格的东西还没定下来呢’。” 艺术市场——国内艺术家在处理个人创作与商业需求这对矛盾时捉襟见肘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丁绍光打算在这次“两会”期间反映的内容:“虽然我这次是列席会议,但如果遇到相关领导,我一定要反映一下,就是我们艺术的商业化问题。我们还没有一个很成熟的艺术市场。这个市场与别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区别,它还包括意识形态的东西。而要建构一个比较健康的全面的艺术市场我觉得要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艺术家、二是画商、三是评论家、四是收藏家。” 丁绍光具体解析道:“对于艺术家,要给他们一个真正的自由创作空间,画商们不要去限制他,不要对艺术家指手画脚,艺术家享有至高无上的创作权利,而把经营方面交给画商。我就见过这么一件事,一次我们竟然有几位画家在美国当场联合作画,你一棵树,我一块石……当时就有西方业内人很认真地问我:‘他们不是同性恋吧?要不怎么配合得这么好?’这件事说明,在西方,人家认为绘画是很个人、很个性化的艺术,还是那句话,越是好的画家个人风格越强,越不可能与别人合作,像这样配合得如此浑然一体,只能证明我们的作品没有个性,这还是派系教育的恶果,这是严重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另外,从另一方面看,我们这些画家之所以如此炫技,背后是否受了商业利益的驱使、是否抹不开商家的‘要挟’,也都很难说,但不管怎样,国内艺术家(不光是画家)在处理个人创作与商业需求这一对矛盾时,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至于评论家,则应该和画家、画商都是好朋友,从更高的地方如哲学的角度来给画家们的作品定位等等。”最后,丁绍光特别强调“还要有一个健康的收藏家队伍,要把对艺术品的收藏作为一种对文化的支持、一种带有社会责任感的理念传播出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感于“在西方,每个国家的作品基本都有本国人购买收藏,而我们却不是这样,这对保护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非常不利。” |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